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豆类制食品论文--大豆制食品论文

腐乳中桔霉素的生成规律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9-23页
    1.1 桔霉素概述第9-10页
        1.1.1 桔霉素第9页
        1.1.2 桔霉素的特点第9页
        1.1.3 桔霉素的毒性第9-10页
    1.2 桔霉素的合成机理第10-11页
    1.3 食品中桔霉素的研究现状第11-18页
        1.3.1 食品中桔霉素的来源第11页
        1.3.2 红曲米第11-13页
        1.3.3 腐乳第13-16页
        1.3.4 食品中桔霉素的分布现状第16-18页
    1.4 食品加工过程中桔霉素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1 红曲霉菌株的选育第18页
        1.4.2 红曲霉培养参数优化法第18-19页
        1.4.3 其他方法第19页
    1.5 桔霉素的检测分析技术第19-20页
        1.5.1 食品体系中桔霉素的前处理方法第19-20页
        1.5.2 桔霉素的常用分析技术第20页
    1.6 乳酸钠、生物素和环磷酸腺苷简介第20-21页
        1.6.1 乳酸钠第20-21页
        1.6.2 生物素第21页
        1.6.3 环磷酸腺苷第21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3-24页
        2.1.1 化学试剂与材料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1.3 原料与菌种第24页
        2.1.4 供试培养基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0页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4页
        2.2.2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24-25页
        2.2.3 桔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5页
        2.2.4 红曲米的固态发酵方法第25-26页
        2.2.5 腐乳的发酵方法第26-28页
        2.2.6 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第28-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61页
    3.1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检测食品中的桔霉素第30-35页
        3.1.1 桔霉素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0-31页
        3.1.2 桔霉素提取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第31-32页
        3.1.3 样品中桔霉素含量的检测第32-35页
    3.2 红曲米固态发酵过程中桔霉素的形成规律第35-38页
        3.2.1 红曲米发酵过程中桔霉素的变化规律第36-37页
        3.2.2 红曲米发酵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7-38页
    3.3 腐乳后发酵过程中桔霉素的变化规律及控制第38-48页
        3.3.1 红曲米发酵菌株改变对腐乳后发酵过程中桔霉素含量的影响第39-41页
        3.3.2 腐乳后发酵温度改变对腐乳后发酵过程中桔霉素含量的影响第41-48页
    3.4 红曲米固态发酵过程中桔霉素含量的控制第48-61页
        3.4.1 接菌量对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的影响第48-50页
        3.4.2 发酵温度对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的影响第50-52页
        3.4.3 装料量对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的影响第52-53页
        3.4.4 初始培养基pH对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的影响第53-54页
        3.4.5 乳酸钠添加对红曲霉固态发酵的影响第54-57页
        3.4.6 环磷酸腺苷(cAMP)添加对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的影响第57-58页
        3.4.7 生物素添加对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的影响第58-59页
        3.4.8 红曲霉Winter4固态发酵红曲米培养条件正交实验结果第59-61页
4 结论第61-62页
5 展望第62-63页
6 参考文献第63-70页
7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第70-71页
8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子印迹与荧光探针的三聚氰胺高灵敏检测
下一篇:玉米中酚酸黄酮液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