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6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8-9页
  (一)选题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概况第9-14页
  (一)本体研究概况第9-12页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概况第12-13页
  (三)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三、本文研究工作第14-16页
  (一)可作状语形容词研究范围及鉴定方法第14-15页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说明第15页
  (三)语料说明第15-16页
第二章 可作状语形容词分类研究第16-25页
 一、句法层面分类第16-18页
  (一)单音节形式第16页
  (二)双音节形式第16-17页
  (三)重叠形式第17-18页
 二、语义层面分类第18-25页
  (一)语联层面分类第18-20页
  (二)性质层面分类第20-22页
  (三)时间层面分类第22-25页
第三章 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第25-35页
 一、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判断标准第25-30页
  (一)句法标准第25-28页
  (二)语义标准第28-30页
 二、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类型研究第30-35页
  (一)语义内指第30-33页
  (二)语义外指第33-35页
第四章 可作状语形容词偏误理论研究第35-41页
 一、可作状语形容词偏误分类第35-38页
  (一)结构偏误第35-37页
  (二)功能偏误第37-38页
 二、可作状语形容词偏误原因第38-41页
  (一)母语负迁移第38-39页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第39页
  (三)教学引导局限第39-41页
第五章 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第41-47页
 一、对比运用第41-45页
  (一)句式变换对比运用第41-43页
  (二)语义特征对比运用第43-45页
 二、语境运用第45-47页
  (一)上下文语境运用第45页
  (二)日常交际语境运用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后记第52-53页
个人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带有标记词的强调句研究
下一篇:汉语方位词的文化语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