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汉语方位词的文化语义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绪论第8-14页
 一、 方位词文化语义的界定第8-9页
  (一) 文化语义学的内涵第8页
  (二) 词汇的文化语义的界定第8-9页
  (三) 方位词文化语义的研究范围第9页
 二、 方位词文化语义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一) 方位词的研究第9-10页
  (二) 方位词的文化语义研究第10-12页
 三、 方位词文化语义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13页
  (二) 实践意义第13页
 四、 方位词文化语义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 文献法第13页
  (二) 语料法第13页
  (三) 综合法第13-14页
第一章 汉语方位词的文化语义分析第14-31页
 一、 “东”“西”“南”“北”的文化语义第14-22页
  (一) 东第14-17页
  (二) 西第17-19页
  (三) 南第19-20页
  (四) 北第20-22页
 二、 “前”“后”“左”“右”的文化语义第22-25页
  (一) 前第22页
  (二) 后第22-23页
  (三) 左第23-24页
  (四) 右第24-25页
 三、 “上”“下”的文化语义第25-27页
  (一) 上第25-26页
  (二) 下第26-27页
 四、 “内”“外”的文化语义第27-29页
  (一) 内第27-28页
  (二) 外第28-29页
 五、 “中”的文化语义第29-31页
第二章 汉语方位词文化语义的特征第31-33页
 一、 系统性第31页
  (一) 相对封闭性第31页
  (二) 相对能产性第31页
 二、 对称性第31-32页
 三、 历史传承性第32页
 四、 依存性第32-33页
第三章 汉语方位词的文化语义形成的原因第33-39页
 一、 形象化的语言运用与汉语方位词文化语义的形成第33-34页
  (一) 形象化的造字方式第33-34页
  (二) 形象化的训释方式第34页
 二、 一体化的空间观念与汉语方位词文化语义的形成第34-35页
  (一) 以外界为参照的四方空间体系第34-35页
  (二) 以自身为参照的辅助空间体系第35页
 三、 伦理化的思想意识与汉语方位词文化语义的形成第35-36页
  (一) 思想观念第35-36页
  (二) 政治经济第36页
  (三) 宗法制度第36页
  (四) 社会心理第36页
 四、 隐喻化的认知模式与汉语方位词文化语义的形成第36-39页
  (一) 隐喻阴阳第37页
  (二) 隐喻尊卑第37页
  (三) 隐喻亲疏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后记第44-45页
个人简历第45-4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可作状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研究
下一篇:车贴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