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市场上油炸用油常规指标的检测 | 第16-20页 |
1 油样采集 | 第16页 |
2 理化指标测定 | 第16-18页 |
·过氧化值 | 第17页 |
·游离脂肪酸 | 第17页 |
·极性组分的测定 | 第17页 |
·粘度的测定 | 第17-1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红外技术对市场上油炸用油的快速检测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近红外光谱图采集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油样的典型中红外图谱 | 第21页 |
·各中红外预测模型的图谱前处理 | 第21-22页 |
·SEP 与验证模型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 第22-25页 |
·各指标的中红外验证模型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近红外技术对市场上油炸用油的快速检测 | 第29-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近红外图谱采集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油样近红外图谱 | 第30页 |
·各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图谱前处理 | 第30-31页 |
·SEP 值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各指标的近红外验证模型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市场上油炸用油的快速检测 | 第3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油炸油样的典型核磁共振多组分弛豫图谱 | 第35页 |
·S_(21)比例与极性组分之间的线性关系 | 第35-36页 |
·S_(21)比例与粘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 第36-37页 |
·S_(21)比例与酸价之间的线性关系 | 第37-38页 |
·S_(21)比例与过氧化值之间的线性关系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1 结论 | 第40-41页 |
·上海市场上油炸用油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 第40页 |
·三种快速检测方法对市场上油炸用油有较好的快速能力 | 第40-41页 |
·粘度可用于对极性组分的预测 | 第41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41-42页 |
·对油样进行简单的前处理 | 第41页 |
·油样取得后缩短放置时间 | 第41页 |
·更多指标的研究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