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3页 |
| ·低聚果糖概述 | 第7-9页 |
| ·低聚果糖的分类及结构 | 第7-8页 |
| ·不同类型低聚果糖的生产 | 第8-9页 |
| ·低聚果糖的检测及鉴定 | 第9页 |
| ·β-呋喃果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β-呋喃果糖苷酶的来源 | 第9-10页 |
| ·β-呋喃果糖苷酶的提取 | 第10-11页 |
| ·β-呋喃果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11页 |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 ·主要材料 | 第13-1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 ·实验试剂 | 第13页 |
|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 ·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14页 |
| ·法夫酵母破壁方法比较 | 第14-15页 |
| ·胞内粗酶液提取 | 第15页 |
| ·各组分糖的测定 | 第15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粗酶活力的测定 | 第15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纯酶活力的测定 | 第15-16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 ·DEAE 纤维素52 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16页 |
| ·DEAE 纤维素52 阴离子交换二次层析 | 第16-17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7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纯度及分子量鉴定 | 第17-18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反应进程曲线 | 第18-1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9-35页 |
| ·不同破壁方法提取粗酶液的比较 | 第19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分离纯化 | 第19-24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DEAE 纤维素52 层析分离 | 第19-20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DEAE 纤维素52 二次层析分离 | 第20-21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纯度及分子量鉴定 | 第21-22页 |
| ·蛋白分离纯化基本流程及纯化结果 | 第22-24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24-27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最适pH | 第24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pH 稳定性 | 第24-25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最适温度 | 第25-26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热稳定性 | 第26-27页 |
| ·金属离子及其他化学物质对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影响 | 第27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动力学性质 | 第27-28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酶的反应进程 | 第28-31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粗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31-35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粗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 第31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粗酶热稳定性影响 | 第31-32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粗酶反应的最适pH | 第32-33页 |
| ·胞内~6G-呋喃果糖苷粗酶pH 稳定性影响 | 第33页 |
| ·金属离子及其他化学试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33-35页 |
| 主要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