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分离趋势的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1 引言 | 第14-30页 |
| ·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15-16页 |
| ·马铃薯加工业现状 | 第16-17页 |
| ·高淀粉马铃薯育种概况 | 第17-21页 |
| ·育种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淀粉含量的遗传 | 第18-19页 |
| ·主要种质资源 | 第19-20页 |
| ·选育方法 | 第20-21页 |
| ·环境条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 第21-25页 |
| ·温度 | 第22页 |
| ·水分 | 第22-23页 |
| ·光照 | 第23页 |
| ·土壤 | 第23页 |
| ·施肥 | 第23-25页 |
| ·马铃薯淀粉的基本特性 | 第25-27页 |
| ·淀粉粒的特性 | 第25页 |
|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特性 | 第25-26页 |
| ·吸湿特性 | 第26页 |
| ·糊化特性 | 第26-27页 |
| ·老化特性 | 第27页 |
| ·分级淀粉的特性 | 第27页 |
| ·结合磷酸基的特性 | 第27页 |
| ·马铃薯淀粉的利用 | 第27-29页 |
|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33页 |
| ·供试品种及资源 | 第30-32页 |
| ·供试高代无性系 | 第32页 |
| ·供试无性一代 | 第32-33页 |
| ·田间试验 | 第33页 |
| ·淀粉主要品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33-35页 |
| ·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淀粉的提取 | 第34页 |
| ·淀粉水分的测定 | 第34页 |
|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 ·淀粉粘度和糊化温度的测定 | 第35页 |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 ·试验试剂 | 第35页 |
| ·试验仪器 | 第35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 ·相关分析 | 第36页 |
| ·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72页 |
| ·糊化特性重复性检验 | 第37-39页 |
| ·品种及资源材料的淀粉含量及品质 | 第39-48页 |
| ·淀粉含量 | 第39-40页 |
| ·直链淀粉含量 | 第40-41页 |
| ·糊化温度 | 第41-42页 |
| ·峰值粘度温度 | 第42-43页 |
| ·淀粉粘度 | 第43页 |
| ·淀粉含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 ·淀粉含量及淀粉粘度的聚类分析 | 第44-48页 |
| ·品种及资源材料的年度间差异 | 第48-53页 |
| ·气象因子与淀粉含量及品质的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 ·淀粉含量及品质的年度间差异 | 第49-53页 |
| ·高代无性系的淀粉含量及品质 | 第53-61页 |
| ·淀粉含量 | 第53-54页 |
| ·直链淀粉含量 | 第54-55页 |
| ·糊化温度 | 第55页 |
| ·峰值粘度温度 | 第55-56页 |
| ·淀粉粘度 | 第56-57页 |
| ·淀粉含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 ·淀粉含量及淀粉粘度的聚类分析 | 第58-61页 |
| ·无性一代的淀粉含量及品质 | 第61-72页 |
| ·淀粉含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61-62页 |
| ·组合间和内部的淀粉含量及品质 | 第62-68页 |
| ·淀粉含量及淀粉粘度的聚类分析 | 第68-72页 |
| 4 讨论 | 第72-78页 |
| ·高淀粉品种及资源材料的选择对加工业的意义 | 第72页 |
| ·淀粉品质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72-73页 |
| ·淀粉主要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 | 第73页 |
| ·淀粉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 | 第73-74页 |
| ·淀粉品质育种早代选择的可行性 | 第74-75页 |
| ·聚类分析在筛选基因型及品种分类上的优越性 | 第75-76页 |
| ·年际间气候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 第76-78页 |
| 5 结论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9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