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凝乳酶的结构与特性 | 第9-11页 |
| ·凝乳酶的来源 | 第11-12页 |
| ·微生物产酶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诱导表达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微小毛霉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15-35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2页 |
| ·材料 | 第15-17页 |
| ·方法 | 第17-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4页 |
| ·微小毛霉的菌落特征和个体形态 | 第22-23页 |
|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3页 |
| ·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23-28页 |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培养基 | 第28-32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重组凝乳酶发酵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35-43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 ·材料 | 第35-38页 |
| ·方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 ·甲醇诱导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诱导阶段甲醇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诱导过程中更换培养基的影响 | 第41页 |
| ·重组菌的最佳初始诱导生长期的选择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微小毛霉凝乳酶及其重组酶的酶学特性 | 第43-51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材料 | 第43-44页 |
| ·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 第45-46页 |
| ·酶的热稳定性 | 第46-47页 |
| ·酶作用的最适pH值 | 第47-48页 |
| ·酶的pH稳定性 | 第48-49页 |
|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摘要 | 第58-60页 |
| ABSTRACT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