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魏斯氏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0页
    1.1 锦州小菜的介绍第13页
    1.2 乳酸菌的概述第13-15页
        1.2.1 乳酸菌的分类第13-14页
        1.2.2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第14页
        1.2.3 乳酸菌与发酵食品第14-15页
    1.3 魏斯氏菌的概述第15-16页
        1.3.1 魏斯氏菌的分类第15页
        1.3.2 魏斯氏菌的生态分布第15-16页
        1.3.3 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第16页
    1.4 魏斯氏菌的应用第16-19页
        1.4.1 魏斯氏菌的特性第16-17页
        1.4.2 魏斯氏菌潜在益生菌属性第17-18页
        1.4.3 魏斯氏菌与发酵食品第18-19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2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魏斯氏菌的分离筛选第20-34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20-23页
        2.2.1 试验样品第20-21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1页
        2.2.3 主要试验试剂第21-23页
    2.3 试验方法第23-26页
        2.3.1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第23页
        2.3.2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第23-24页
        2.3.3 疑似魏斯氏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4-25页
        2.3.4 DNA浓度检测第25页
        2.3.5 PCR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第25-26页
        2.3.6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6页
        2.3.7 菌种冻干保存第26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2.4.1 样品采集第26-27页
        2.4.2 魏斯氏菌的形态观察第27-28页
        2.4.3 魏斯氏菌的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结果第28-31页
        2.4.4 疑似魏斯氏菌菌株的DNA提取结果第31页
        2.4.5 部分疑似魏斯氏菌株的PCR扩增结果第31-32页
        2.4.6 魏斯氏菌16S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结果第32页
        2.4.7 魏斯氏菌冻干保存第32-33页
    2.5 小结第33-34页
3 魏斯氏菌的培养基优化第34-44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34-35页
        3.2.1 试验材料第34页
        3.2.2 培养基与试剂第34-35页
        3.2.3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35页
    3.3 试验方法第35-37页
        3.3.1 菌种的活化第35页
        3.3.2 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5-36页
        3.3.3 碳源的选择第36页
        3.3.4 氮源的选择第36页
        3.3.5 营养因子的选择第36页
        3.3.6 碳源添加量的选择第36-37页
        3.3.7 氮源添加量的选择第37页
        3.3.8 营养因子添加量的选择第37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3.4.1 菌种生长曲线第37-38页
        3.4.2 碳源选择的结果第38-39页
        3.4.3 碳源添加量选择的结果第39页
        3.4.4 氮源选择的结果第39-40页
        3.4.5 氮源添加量选择的结果第40-41页
        3.4.6 营养因子选择的结果第41页
        3.4.7 营养因子添加量选择的结果第41-42页
        3.4.8 正交试验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4 魏斯氏菌的特性研究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44-45页
        4.2.1 试验材料第44页
        4.2.2 试验指示菌株第44页
        4.2.3 试验试剂第44-45页
        4.2.4 试验设备第45页
    4.3 试验方法第45-47页
        4.3.1 魏斯氏菌耐盐试验第45页
        4.3.2 魏斯氏菌耐酸试验第45-46页
        4.3.3 魏斯氏菌降亚硝酸盐试验第46页
        4.3.4 魏斯氏菌产粘试验第46页
        4.3.5 魏斯氏菌产酸试验第46页
        4.3.6 魏斯氏菌耐胆盐试验第46页
        4.3.7 魏斯氏菌抑菌试验第46-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4.1 魏斯氏菌耐盐能力第47-48页
        4.4.2 魏斯氏菌耐酸能力第48-49页
        4.4.3 魏斯氏菌降亚硝酸盐能力第49-50页
        4.4.4 魏斯氏菌产粘能力第50-51页
        4.4.5 魏斯氏菌产酸能力第51-52页
        4.4.6 魏斯氏菌耐胆盐能力第52-53页
        4.4.7 魏斯氏菌抑菌能力第53-54页
    4.5 小结第54-55页
5 讨论与结论第55-57页
    5.1 讨论第55-56页
    5.2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干燥方式对树莓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加工过程对番茄红素稳定性及其异构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