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型及其分子进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第12-15页
        1.1.1 金葡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2页
        1.1.2 金葡菌的生物被膜第12-13页
        1.1.3 金葡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调控第13-15页
    1.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第15页
    1.3 SCCmec基因组岛概述第15-18页
    1.4 金葡菌基因组的流行与变迁第18-20页
        1.4.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第19页
        1.4.2 多位点序列分型第19-20页
        1.4.3 表面蛋白A基因多态性分型第20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第20-22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0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生物被膜基因型的分型第22-38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2-24页
        2.2.1 实验菌株第22页
        2.2.2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22-23页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2.2.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24页
    2.3 实验过程方法第24-28页
        2.3.1 全基因组DNA提取第24-26页
        2.3.2 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6页
        2.3.3 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型分析第26-28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2.4.1 生物被膜初始黏附阶段附着基因atl的研究与分析第28-29页
        2.4.2 生物被膜成熟阶段胞内ica操纵子的研究与分析第29-32页
        2.4.3 生物被膜成熟阶段聚集效应基因aap的研究与分析第32-33页
        2.4.4 生物被膜成熟与分化调控基因agr的研究与分析第33-34页
        2.4.5 生物被膜基因型相互作用分析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基因组岛SCCmec与生物被膜基因型的相关性第38-59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8-40页
        3.2.1 实验菌种第38页
        3.2.2 试剂第38-39页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9-40页
        3.2.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40页
    3.3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40-45页
        3.3.1 多重PCR方法检测金葡菌种属特性检测第40-42页
        3.3.2 SCCmec关键边界因子orf- X的检测第42-43页
        3.3.3 ccr复合物分型第43页
        3.3.4 mec复合物分型第43-45页
        3.3.5 SCCme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8页
        3.4.1 SCCmec基因组岛分型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52页
        3.4.2 生物被膜基因型与SCCmec相关性的研究与分析第52-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金葡菌基因组背景解析第59-80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9-60页
        4.2.1 实验菌株第59页
        4.2.2 实验试剂第59-60页
        4.2.3 实验设备第60页
        4.2.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60页
    4.3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60-66页
        4.3.1 全基因组DNA提取第60页
        4.3.2 葡萄球菌指纹图谱及基因相似性分析第60-62页
        4.3.3 金葡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第62-65页
        4.3.4 金葡菌表面蛋白A分型第65-66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78页
        4.4.1 葡萄球菌指纹图谱和基因相似性分析第66-70页
        4.4.2 金葡菌克隆株与生物被膜相关性研究第70-76页
        4.4.3 金葡菌进化过程对生物被膜基因型的影响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一、结论第80-81页
    二、本课题主要创新点第81页
    三、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4页
附录第94-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附件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蒜素的合成、转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中国沿海鲀形目鱼类DNA条形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