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薏米中β-谷甾醇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英文缩略语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4页
    1.1 薏米第13-14页
        1.1.1 薏米的成分分析第13页
        1.1.2 薏米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植物甾醇第14-21页
        1.2.1 常见植物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分析第14-15页
        1.2.2 甾醇的性质、结构、种类第15-16页
        1.2.3 植物甾醇的生理功能第16-17页
        1.2.4 植物甾醇的提取方法第17-19页
        1.2.5 植物甾醇的检测方法第19-21页
    1.3 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分析方法第21-22页
        1.3.1 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第21页
        1.3.2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第21页
        1.3.3 DNA梯状带电泳检测法第21-22页
        1.3.4 台盼蓝染色法第22页
        1.3.5 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第22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2页
    1.5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薏米中β-谷甾醇的提取工艺第24-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4-25页
        2.1.2 实验方法第25页
        2.1.3 单因素实验第25页
        2.1.4 响应面实验第25-26页
        2.1.5 β-谷甾醇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1.6 数据分析第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2.1 单因素实验第26-29页
        2.2.2 响应面优化实验第29-30页
        2.2.3 交互作用第30-32页
    2.3 讨论第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薏米中β-谷甾醇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33-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3.1.1 材料与仪器第33页
        3.1.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1.3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析第34页
        3.1.4 薏米中β-谷甾醇纯化的单因素实验设计第34-35页
        3.1.5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35页
        3.1.6 AB-8大孔树脂纯化效果的评价第35页
        3.1.7 薏米中β-谷甾醇的分析鉴定第35-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3.2.1 大孔树脂的筛选第36-37页
        3.2.2 单因素实验第37-39页
        3.2.3 响应面优化实验第39-43页
        3.2.4 AB-8大孔树脂纯化效果的评价第43页
        3.2.5 薏米中β-谷甾醇的分析鉴定第43-47页
    3.3 讨论第47页
    3.4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薏米中β-谷甾醇的功能性研究第49-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4.1.1 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1.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1-55页
        4.2.1 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第51-53页
        4.2.2 抑菌效果的研究第53-55页
    4.3 讨论第55-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薏米中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第57-66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57-59页
        5.1.1 细胞株第57页
        5.1.2 仪器与试剂第57页
        5.1.3 方法第57-58页
        5.1.4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58-59页
        5.1.5 细胞凋亡率的检测第59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9-65页
        5.2.1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第59-61页
        5.2.2 划痕实验第61页
        5.2.3 细胞活力鉴定第61-62页
        5.2.4 抗氧化能力测定第62-64页
        5.2.5 细胞凋亡率的检测第64-65页
    5.3 讨论第65页
    5.4 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66-67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创新点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个人简介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碱熔盐体系中钒钛磁铁矿还原过程物相转变规律
下一篇:火龙果果皮甜菜红素提取及抗氧化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