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沉默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2 不同阶段的课堂沉默 | 第21-29页 |
2.1 阶段划分 | 第21页 |
2.2 初级课堂沉默 | 第21-25页 |
2.3 中级课堂沉默 | 第25-26页 |
2.4 不同阶段的课堂沉默比较 | 第26-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3 不同课型的课堂沉默 | 第29-37页 |
3.1 综合课课堂沉默 | 第29-30页 |
3.2 口语课课堂沉默 | 第30-31页 |
3.3 听力课课堂沉默 | 第31-32页 |
3.4 阅读课课堂沉默 | 第32-33页 |
3.5 不同课型的课堂沉默比较 | 第33-35页 |
3.6 小结 | 第35-37页 |
4 课堂教学主体的沉默 | 第37-46页 |
4.1 不同主体的课堂沉默 | 第37-41页 |
4.1.1 教师课堂沉默 | 第37-39页 |
4.1.2 学生课堂沉默 | 第39-41页 |
4.2 课堂沉默的作用 | 第41-43页 |
4.2.1 教师课堂沉默的作用 | 第41-42页 |
4.2.2 学生课堂沉默的作用 | 第42-43页 |
4.3 学生课堂沉默原因 | 第43-44页 |
4.4 启示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5 结语 | 第46-48页 |
5.1 本文研究结果 | 第46-47页 |
5.2 创新与不足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