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脉冲电场 | 第14-16页 |
1.3 脉冲电场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第16-21页 |
1.3.1 脉冲电场处理对蛋白质、酶的影响 | 第16-19页 |
1.3.2 脉冲电场处理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 第19页 |
1.3.3 脉冲电场处理对胡萝卜素类物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4 脉冲电场处理对叶绿素的影响 | 第20页 |
1.3.5 脉冲电场处理对维生素类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6 脉冲电场处理对脂肪酸的影响 | 第21页 |
1.4 脉冲电场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第21-23页 |
1.4.1 脉冲电场促进美拉德反应 | 第21-22页 |
1.4.2 脉冲电场促进酯化反应 | 第22-23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脉冲电场对甘氨酸反应活性及螯合产物结构的影响 | 第26-41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3.1 脉冲电场设备 | 第27-28页 |
2.3.2 脉冲处理过程 | 第28-29页 |
2.3.3 甘氨酸-铁螯合物产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4 甘氨酸-铁螯合物螯合性质的测定 | 第30页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3.6 X-衍射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3.7 热重分析 | 第30页 |
2.3.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2.4.1 甘氨酸-铁螯合物的产率及螯合性质 | 第30-33页 |
2.4.2 甘氨酸-铁螯合物的FT-IR分析 | 第33-36页 |
2.4.3 甘氨酸-铁螯合物的XRD分析 | 第36-37页 |
2.4.4 甘氨酸-铁螯合物的TGA分析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脉冲电场对L-苯丙氨酸结构及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3.3.1 脉冲电场设备 | 第42-43页 |
3.3.2 脉冲处理过程 | 第43页 |
3.3.3 稳定系数测定 | 第43页 |
3.3.4 分子对接研究 | 第43-44页 |
3.3.5 制备 β-CD-L-Phe复合物 | 第44页 |
3.3.6 拉曼测定 | 第44页 |
3.3.7 热重分析 | 第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3.4.1 荧光性质 | 第44-45页 |
3.4.2 稳定系数的计算 | 第45-48页 |
3.4.3 分子对接分析 | 第48-49页 |
3.4.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9-51页 |
3.4.5 热力学性质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脉冲电场对维生素C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 第55-70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4.3.1 脉冲电场设备 | 第57页 |
4.3.2 溶液配置 | 第57页 |
4.3.3 脉冲处理过程 | 第57页 |
4.3.4 荧光测定 | 第57-58页 |
4.3.5 红外光谱测定 | 第58-59页 |
4.3.6 HPLC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 第59页 |
4.3.7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59页 |
4.3.8 总还原力能力测定 | 第59页 |
4.3.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4.4.1 维生素C的荧光强度 | 第59-62页 |
4.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3页 |
4.4.3 维生素C的相对含量 | 第63-65页 |
4.4.4 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 | 第65-66页 |
4.4.5 总还原力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脉冲电场对类胡萝卜素及叶绿素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 第70-89页 |
5.1 引言 | 第70-71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71-72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5.3.1 脉冲电场设备 | 第72页 |
5.3.2 菠菜色素提取 | 第72-73页 |
5.3.3 脉冲电场处理菠菜色素提取 | 第73页 |
5.3.4 色素含量测定 | 第73页 |
5.3.5 紫外光谱 | 第73页 |
5.3.6 红外光谱 | 第73-74页 |
5.3.7 X-衍射谱图 | 第74页 |
5.3.8 DPPH自由基清除率 | 第74页 |
5.3.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74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4-87页 |
5.4.1 色素含量测定 | 第74-76页 |
5.4.2 色素结构特性 | 第76-81页 |
5.4.3 结晶性质的改变 | 第81-83页 |
5.4.4 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83-85页 |
5.4.5 脉冲电场对色素影响的机理 | 第85-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脉冲电场处理对食品环状组分影响的机理探究 | 第89-99页 |
6.1 引言 | 第89-91页 |
6.2 脉冲电场对化合物影响的机理探究 | 第91-94页 |
6.3 脉冲电场对甘氨酸影响的机理 | 第94页 |
6.4 脉冲电场对L-苯丙氨酸影响的机理 | 第94-96页 |
6.5 脉冲电场对维生素C影响的机理 | 第96-97页 |
6.6 脉冲电场对类胡萝卜素及叶绿素影响的机理 | 第9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一、结论 | 第99-100页 |
二、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三、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附件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