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兰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1 引言 | 第14-28页 |
|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研究概况 | 第14-23页 |
| ·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的植物资源 | 第14-16页 |
| ·植物中的有效抑菌成分 | 第16-19页 |
|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 第22页 |
| ·植物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 | 第22-23页 |
| ·凤尾兰研究概况 | 第23-26页 |
| ·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 第24页 |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24-25页 |
| ·药理活性研究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研究路线 | 第27-2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 ·凤尾兰提取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 ·离体试验抑菌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第31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在蒜薹、柑橘保鲜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 ·凤尾兰抑菌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 | 第33页 |
| ·活性成分的粗测 | 第33-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69页 |
| ·凤尾兰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及其性质 | 第35-39页 |
| ·凤尾兰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 第35-36页 |
| ·凤尾兰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36-37页 |
| ·凤尾兰提取液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 ·热处理对凤尾兰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紫外线照射对凤尾兰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常规浸提提取工艺研究 | 第39-47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39-44页 |
|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4-46页 |
| ·验证实验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 第47-53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47-50页 |
|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0-52页 |
| ·验证最优化条件 | 第52页 |
| ·最优条件下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 第53-58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53-56页 |
|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凤尾兰提取物的安全性分析急性毒性试验 | 第58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在蒜薹保鲜中的应用 | 第58-62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对蒜薹灰葡萄孢侵染的保护作用 | 第58-60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对葱腐葡萄孢侵染的保护作用 | 第60-61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对葱腐葡萄孢侵染的治疗作用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页 |
| ·凤尾兰提取物对柑桔腐烂的抑制效果 | 第62-64页 |
| ·不同浓度提取物处理对指状青霉致病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 ·不同浓度提取物浸泡对柑桔腐烂指数的影响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凤尾兰抑菌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鉴定 | 第64-69页 |
| ·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64-65页 |
| ·柱层析过程 | 第65-67页 |
| ·活性成分的成分粗测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4 讨论 | 第69-72页 |
| ·凤尾兰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 | 第69页 |
| ·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69-70页 |
|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 | 第70-71页 |
| ·抑菌成分的分离 | 第71页 |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71-72页 |
| 5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检验报告 | 第83-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