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啤酒废酵母介绍 | 第8-9页 |
·啤酒废酵母的利用价值与利用现状 | 第9-12页 |
·啤酒废酵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 第9-10页 |
·啤酒废酵母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啤酒废酵母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国内外啤酒废酵母中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12-14页 |
·蛋白质及氨基氮的提取 | 第12页 |
·核糖核酸的提取 | 第12-13页 |
·β-葡聚糖的提取 | 第13页 |
·海藻糖的提取 | 第13页 |
·酵母精的提取 | 第13页 |
·谷胱苷肽的提取 | 第13页 |
·叶酸的提取 | 第13-1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 | 第14页 |
·啤酒酵母细胞的破壁方法 | 第14-16页 |
·高压脉冲电场(PEF)破壁原理 | 第14-15页 |
·超声波破壁原理 | 第15-16页 |
·自溶破壁 | 第16页 |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论文立题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提取啤酒废酵母中蛋白质与核酸 | 第18-34页 |
·前言 | 第18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18-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8-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废酵母泥的预处理 | 第21页 |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工艺及提取参数选择 | 第21-22页 |
·正交实验 | 第22页 |
·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蛋白质与核酸分离方法 | 第23页 |
·蛋白质与核酸提取率计算方法 | 第23页 |
·酵母细胞的观察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3页 |
·原料基本成分分析 | 第23页 |
·啤酒酵母凝聚性的研究 | 第23-25页 |
·PEF 处理参数对蛋白质和核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5-31页 |
·PEF 处理前后啤酒酵母的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高压脉冲电场和超声波协同作用提取啤酒废酵母中蛋白质与核酸 | 第34-46页 |
·前言 | 第34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4-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啤酒废酵母泥的预处理 | 第36页 |
·变幅杆浸入式超声处理工艺及超声参数选择 | 第36页 |
·高压脉冲电场和超声波协同提取工艺及工艺参数选择 | 第36页 |
·测定方法 | 第36页 |
·分离蛋白质与核酸 | 第36-37页 |
·蛋白质与核酸提取率计算方法 | 第37页 |
·酵母细胞的观察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超声场对啤酒酵母细胞蛋白质与核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37-41页 |
·高压脉冲电场和超声波协同作用对蛋白质与核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高压脉冲电场和自溶技术协同作用提取啤酒废酵母中蛋白质与核酸 | 第46-61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啤酒废酵母泥的预处理 | 第48页 |
·自溶工艺及自溶参数选择 | 第48页 |
·高压脉冲电场和自溶协同提取工艺及工艺参数选择 | 第48页 |
·搅拌溶出工艺参数选择 | 第48页 |
·蛋白粉制备工艺 | 第48页 |
·中试实验 | 第48页 |
·测定方法 | 第48页 |
·分离蛋白质与核酸 | 第48-49页 |
·蛋白质与核酸提取率计算方法 | 第49页 |
·超滤脱盐、脱色法 | 第49页 |
·酵母细胞的观察 | 第49页 |
·HPLC 测定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自溶法提取啤酒酵母细胞蛋白质与核酸 | 第49-52页 |
·PEF 与自溶法协同作用提取啤酒酵母细胞蛋白质与核酸 | 第52-56页 |
·搅拌对啤酒酵母中蛋白质与核酸溶出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搅拌方式对酵母蛋白与核酸溶出速度的影响 | 第56页 |
·搅拌速度对酵母蛋白与核酸溶出速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啤酒酵母蛋白质和核酸产品制备 | 第57-60页 |
·工艺流程 | 第57-58页 |
·喷雾干燥工艺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专利申请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