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科学论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参与科学”维度的方法论解析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的新视角——科学论的第三波第11-30页
    一、风险社会领域中食品安全研究的定位第11-13页
    二、长期以来的实证主义以及话语分析的视角第13-15页
    三、SEE理论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论尝试第15-16页
    四、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6-17页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7-27页
    六、食品安全案例选取标准与排列顺序第27-30页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第30-61页
    第一节 风险问题的来源第31-44页
        一、风险社会状况概述第31-34页
        二、风险解释的政治可塑性第34-36页
        三、风险解释的科学原因探究第36-44页
    第二节 问题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第44-59页
        一、高标准的欧盟国家食品问题依然存在第45-47页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复性第47-49页
        三、食品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利益团体第49-59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二章 科学论视角下的风险社会——风险问题的方法论思考第61-101页
    第一节 科学论的第一波与第二波——风险的建构与解构第61-77页
        一、科学论的第一波——风险产生的催化剂第61-66页
        二、科学论的第二波——风险解释的溶化剂第66-68页
        三、科学的可信性第68-72页
        四、可信性危机:打破“黑箱化”的存在第72-76页
        五、公众的话语权与自身利益博弈第76-77页
    第二节 科学论的第三波——风险解决的处方药第77-99页
        一、传统公众理解科学的困境第77-85页
        二、打破困境——相关技能的介入第85-99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三章 食品安全中“公众缺席”的案例第101-133页
    第一节 坎伯兰牧民案例第101-116页
        一、坎伯兰地区核污染事件第101-102页
        二、农业部政策调整第102-107页
        三、当地牧民的社会认同第107-110页
        四、柯林斯:坎伯兰牧民技能缺乏与参与障碍第110-113页
        五、温与柯林斯PUS理论异同及其现实意义第113-116页
    第二节 基因探测案例第116-131页
        一、基因采集的人体试验第117-118页
        二、非议中存在的“黄金大米”第118-120页
        三、生物勘测中“知情同意”原则执行的困境第120-127页
        四、后殖民视角下的民主境遇第127-130页
        五、公众参与亟待凸显第130-131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四章 食品安全中“公众形式上参与”的案例——英国疯牛病的分析第133-161页
    第一节 英国疯牛病的案例介绍第133-142页
        一、疯牛病引起欧洲对风险问题的重视第133-134页
        二、疯牛病问题处理经历三个阶段第134-142页
    第二节 对疯牛病案例的科学论分析第142-149页
        一、路易斯:从科学的不确定性到共识第142-147页
        二、贾萨诺夫:不过高估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第147-149页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逐渐实现第149-159页
        一、政府的信任危机:公众参与不能仅是口号第149-153页
        二、科学论第二波的启示:公众参与的理论上建构第153-156页
        三、公众参与的落脚点第156-158页
        四、案例得出的教训:公众参与必须被搬到前台第158-15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第五章 食品安全中“公众切实参与”案例—转基因食品中公众与科学家的交流第161-199页
    第一节 案例简述第161-176页
        一、转基因食品介绍第161-164页
        二、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进程中的争议第164-173页
        三、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所持态度第173-176页
    第二节 风险分析中的公众参与第176-181页
        一、“知识社会”还是“民主社会”第176-179页
        二、多种异质性要素的解析第179-181页
    第三节 风险分析中公众参与的案例:共识会议第181-191页
        一、共识会议的介绍第181-182页
        二、共识会议的应用第182-184页
        三、转基因农作物的共识会议第184-188页
        四、公众切实参与的实现第188-189页
        五、公众参与作用的分析第189-191页
    第四节 欧洲、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公众参与形式比较第191-197页
        一、欧洲和台湾共识会议比较研究第191-193页
        二、听证会与共识会议比较研究第193-196页
        三、公众参与对中国大陆的启示第196-19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97-199页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公众参与——瘦肉精事件解析第199-226页
    第一节 瘦肉精事件始末第199-204页
        一、瘦肉精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第199-201页
        二、河南瘦肉精问题回顾第201-204页
    第二节 公众的未参与与不可知第204-209页
        一、学术界:瘦肉精的科学研究第204-205页
        二、投入使用:公民不知情第205-206页
        三、政策上:瘦肉精的禁止使用第206-207页
        四、销售过程:消费者无法识别第207-209页
    第三节 SSE理论的分析——公众理解科学第209-213页
        一、贡献性技能专家提出的针对消费者的措施第209-210页
        二、措施所应用的技能分析第210-211页
        三、消费者践行措施的可能性第211-212页
        四、解决消费者践行问题的应对方法第212-213页
    第四节 公众介入科学的可能性探讨第213-217页
        一、第一阶段:投入使用时的风险交流第213-215页
        二、第二阶段:禁令颁布中的风险告知第215页
        三、第三阶段:安全防范中的共识会议第215-217页
    第五节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探究第217-224页
        一、贡献性技能专家措施的积极提供第217-220页
        二、相互性技能专家的引导第220-221页
        三、公众(消费者)专业性技能的积累第221-222页
        四、风险分析的交流与共识会议的召开第222-224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224-226页
第七章 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反思与现实借鉴第226-245页
    第一节 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反思第227-239页
        一、风险的认识论:实在还是建构第227-229页
        二、科学哲学的划界问题第229-239页
    第二节 国内外共识会议对中国大陆借鉴作用的探讨第239-244页
        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对共识会议的现实需求第239-240页
        二、共识会议在中国大陆的适应情况探讨第240-242页
        三、中国特色民主的经验积累第242-244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44-245页
结语第245-249页
参考文献第249-266页
硕博期间学术成果第266-267页
后记第267-271页

论文共2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孔壁有序化介孔二氧化硅对顺酐废气中苯的吸附分离研究
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