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11-23页 |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 | 第11-13页 |
二、现有新农合制度设计及其运行特点 | 第13-16页 |
三、现有新农合筹资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2页 |
四、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23-27页 |
一、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23-25页 |
二、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5-26页 |
三、基本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27页 |
二、主要的不足及其后续研究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概念挖掘与文献回顾 | 第29-47页 |
第一节 卫生筹资的概念挖掘 | 第29-35页 |
一、狭义与广义的卫生筹资: 一个全面的筹资框架 | 第29-31页 |
二、卫生筹资体系: 一个卫生筹资的系统工程 | 第31-35页 |
三、卫生筹资体系的功能与目标 | 第35页 |
第二节 有关新农合筹资机制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35-47页 |
一、有关建立新农合筹资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第36-37页 |
二、有关新农合筹资制度的缺陷研究 | 第37-40页 |
三、有关新农合筹资的政策效果之实证研究 | 第40-43页 |
四、有关新农合筹资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研究 | 第43-46页 |
五、当前新农合制度研究成果的简单述评与展望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的效率分析 | 第47-95页 |
引言 | 第47-49页 |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49-56页 |
一、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概述 | 第49-51页 |
二、DEA的基本模型——C~2R模型 | 第51-56页 |
第二节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新农合筹资效率分析 | 第56-75页 |
一、指标的选取与导向的选择 | 第58-60页 |
二、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新农合筹资效率分析 | 第60-75页 |
第三节 基于Malmquist和Window模型的新农合筹资动态效率 | 第75-95页 |
一、DEA-Malmquist模型和时间窗Window模型的简介 | 第75-80页 |
二、DEA-Malmquist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0-87页 |
三、时间窗Window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第四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公平性分析 | 第95-121页 |
第一节 相关文献述评 | 第95-101页 |
一、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文献述评 | 第96-99页 |
二、新农合筹资机制公平性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新农合筹资机制公平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公平观 | 第101-114页 |
一、功利主义及其公平理论 | 第102-107页 |
二、罗尔斯主义: 公平即正义 | 第107-110页 |
三、无嫉妒主义公平观 | 第110-112页 |
四、非福利主义公平观 | 第112-114页 |
第三节 公平观在新农合筹资设计中应用与比较——一个仿真结果 | 第114-121页 |
一、以可负担性为基础的新农合筹资公平性 | 第114-116页 |
二、新农合筹资机制在主要公平观下的可负担性比较 | 第116-121页 |
第五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契约论分析 | 第121-136页 |
第一节 现有新农合筹资的混同契约性质 | 第121-126页 |
一、现有新农合混同契约性质的界定 | 第121-122页 |
二、新农合混同契约激励可行性分析 | 第122-126页 |
第二节 新农合筹资分离契约可能的实施效果 | 第126-132页 |
一、新农合“保大”、“保小”定位的争论 | 第126-127页 |
二、基于分离契约的目标重设:保险覆盖率仿真分析 | 第127-132页 |
第三节 基于公平性的分离契约式筹资安排 | 第132-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六章 新农合筹资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 | 第136-157页 |
第一节 新农合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判断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新农合语境下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证检验 | 第138-152页 |
一、效率与公平一致性的理论验证 | 第138-140页 |
二、新农合语境下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实证检验 | 第140-152页 |
第三节 新农合契约体系与其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 | 第152-157页 |
一、新农合契约体系决定其效率与公平状况 | 第152-154页 |
二、当前新农合混同契约式筹资机制是效率与公平一致性改进的障碍 | 第154-157页 |
第七章 新农合筹资契约的设计 | 第157-175页 |
第一节 契约设计的政治哲学理念:普及+选择主义 | 第157-163页 |
一、普及主义与选择主义简介 | 第157-159页 |
二、普及加选择主义:新农合筹资契约设计的新理念 | 第159-163页 |
第二节 新农合筹资混合式契约设计 | 第163-168页 |
一、新农合筹资混合式契约体系的涵义 | 第163-164页 |
二、一个假想的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方案 | 第164-166页 |
三、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的其他说明 | 第166-168页 |
第三节 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体系的均衡性与福利效应 | 第168-175页 |
一、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体系的平衡性及其均衡解 | 第168-172页 |
二、新农合筹资机制转型的福利效应:以公平性考察 | 第172-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