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小麦面筋蛋白 | 第10-11页 | 
| 1.1.1 小麦面筋蛋白组成 | 第10页 | 
| 1.1.2 编码面筋蛋白的基因座 | 第10-11页 | 
| 1.2 与面筋相关的过敏性疾病 | 第11-13页 | 
| 1.2.1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11-12页 | 
| 1.2.2 过敏性疾病 | 第12-13页 | 
| 1.2.3 非自身免疫非过敏型 | 第13页 | 
| 1.3 小麦面筋蛋白中致乳糜泻肽段 | 第13-16页 | 
| 1.3.1 α-麦醇溶蛋白的结构组成 | 第15页 | 
| 1.3.2 α-麦醇溶蛋白主要表位 | 第15-16页 | 
| 1.4 致乳糜泻T细胞关联表位检测方法 | 第16-19页 | 
| 1.4.1 免疫印迹法 | 第16-17页 | 
| 1.4.2 高通量测序法 | 第17-18页 | 
| 1.4.3 多反应检测串联质谱检测 | 第18-19页 | 
| 1.5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1.5.1 立题背景 | 第19-20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基于抗体检测小麦面筋蛋白中乳糜泻T细胞表位 | 第22-46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2-25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2.2.2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2.2.3 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2.3.1 小麦品种收集 | 第25页 | 
| 2.3.2 面筋蛋白的提取 | 第25-26页 | 
| 2.3.3 面筋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2.3.4 SDS-PAGE鉴定小麦面筋蛋白 | 第26-27页 | 
| 2.3.5 免疫印迹评估小麦面筋蛋白中致乳糜泻T细胞表位 | 第27-28页 |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 2.4.1 成都小麦的品种信息分析 | 第28-31页 | 
| 2.4.2 小麦面筋蛋白的电泳行为分析 | 第31-34页 | 
| 2.4.3 基于单抗的免疫印迹结果 | 第34-38页 | 
| 2.4.4 乳糜泻T细胞表位的相对强度 | 第38-41页 | 
| 2.5 讨论 | 第41-45页 | 
| 2.5.1 成都小麦品种乳糜泻致敏性评估 | 第41-42页 | 
| 2.5.2 “中国春”小麦乳糜泻致敏性探讨 | 第42-43页 | 
| 2.5.3 乳糜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选择 | 第43-44页 | 
| 2.5.4 基于单抗筛查乳糜泻T细胞表位的应用 | 第44-4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RNA扩增子测序定量小麦面筋蛋白中乳糜泻T细胞表位 | 第46-69页 | 
| 3.1 引言 | 第46页 |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46-48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3.2.2 实验设备 | 第47页 | 
| 3.2.3 溶液配制 | 第47-48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48-53页 | 
| 3.3.1 RNA的提取 | 第48页 | 
| 3.3.2 RNA纯度和浓度鉴定 | 第48-49页 | 
| 3.3.3 cDNA第一链合成及鉴定 | 第49-51页 | 
| 3.3.5 高通量测序 | 第51-52页 | 
| 3.3.6 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53-65页 | 
| 3.4.1 RNA的浓度及纯度 | 第53-54页 | 
| 3.4.2 cDNA鉴定结果 | 第54-55页 | 
| 3.4.3 α-麦醇溶蛋白片段序列比对及邻接法分析 | 第55-62页 | 
| 3.4.4 小麦种质表位定量及致敏性分析 | 第62-65页 | 
| 3.5 讨论 | 第65-68页 | 
| 3.5.1 小麦采摘期对检测T细胞表位的影响 | 第65-66页 | 
| 3.5.2 RNA扩增子测序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 3.5.3 扩增子测序定量表位的局限性 | 第67页 | 
| 3.5.4 基于RNA扩增子测序定量乳糜泻T细胞表位的应用 | 第67-68页 | 
| 3.6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4.1 结论 | 第69页 | 
| 4.2 创新点 | 第69-70页 | 
| 4.3 展望 | 第70-72页 | 
| 4.3.1 蛋白质组学在筛选低乳糜泻小麦种质中的应用 | 第70页 | 
| 4.3.2 低致乳糜泻小麦的培育 | 第70页 | 
| 4.3.3 无面筋产品研发、标签标示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