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学生的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8页 |
二、偏误分析法 | 第8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综述 | 第10页 |
第三节 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第二章 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分析 | 第14-21页 |
一、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 | 第14-15页 |
二、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格式 | 第15-16页 |
三、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及用法 | 第16-21页 |
第三章 俄罗斯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学习情况调查 | 第21-29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第二节 调查设计 | 第21页 |
第三节 调查对象 | 第21-23页 |
第四节 调查结果 | 第23-29页 |
一、选择题的结果 | 第23-26页 |
二、翻译题的结果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俄罗斯学生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 | 第29-37页 |
第一节 俄罗斯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的依据 | 第29-32页 |
一、《新实用汉语课本》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的依据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的策略 | 第32-34页 |
一、教学组织策略 | 第32-33页 |
二、教学策略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俄罗斯学生使用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 第34-37页 |
第五章 俄罗斯学生复合趋向补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复合趋向补语教学的教案设计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过程 | 第39-46页 |
第三节 复合趋向补语教学的学生反馈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复合趋向补语教学的教学反思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53-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