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动量词分类研究 | 第9页 |
1.2.2 汉语动量词的搭配研究 | 第9-11页 |
1.2.3 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研究 | 第11页 |
1.2.4 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途径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途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事件名词的分类及其用法 | 第14-21页 |
2.1 事件名词的缘起及其语义特征 | 第14-16页 |
2.1.1 事件名词的来由 | 第14-15页 |
2.1.2 事件名词的语义特征 | 第15-16页 |
2.2 事件名词的分类 | 第16-20页 |
2.2.1 分类的依据 | 第16-17页 |
2.2.2 事件名词的分类 | 第17-20页 |
2.3 事件名词与动量词的组合关系 | 第20-21页 |
第3章 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及与事件名词的组合关系 | 第21-30页 |
3.1 动量词语义特征描写的必要性 | 第21页 |
3.2 动量词的语义特征 | 第21-27页 |
3.2.1 “次”的语义特征 | 第21-22页 |
3.2.2 “回”的语义特征 | 第22页 |
3.2.3 “下”的语义特征 | 第22-23页 |
3.2.4 “遍”的语义特征 | 第23页 |
3.2.5 “趟”的语义特征 | 第23-24页 |
3.2.6 “顿”的语义特征 | 第24页 |
3.2.7 “番”的语义特征 | 第24-25页 |
3.2.8 “通”的语义特征 | 第25页 |
3.2.9 “气”的语义特征 | 第25-26页 |
3.2.10 “阵”的语义特征 | 第26页 |
3.2.11 “场”的语义特征 | 第26-27页 |
3.3 动量词与事件名词的组合关系 | 第27-30页 |
第4章 动量词作补语与作定语对比研究 | 第30-34页 |
4.1 动量词作补语与作定语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 第30页 |
4.2 动量词作补语与作定语研究 | 第30-34页 |
4.2.1 动量词只做补语 | 第30页 |
4.2.2 动量词作补语和与作定语的区别 | 第30-34页 |
第5章 动量词作定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 第34-51页 |
5.1 留学生习得动量短语作定语的调查情况 | 第34-37页 |
5.1.1 调查目的 | 第34页 |
5.1.2 调查对象 | 第34页 |
5.1.3 调查方式 | 第34-35页 |
5.1.4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5.2 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5.2.1 对动量词作定语的语法概念不清楚及原因 | 第37-39页 |
5.2.2 误用名量词及原因 | 第39-40页 |
5.2.3 动量词之间的混用及原因 | 第40-42页 |
5.2.4 动量词与名词组合关系的误用及原因 | 第42页 |
5.3 动量词作定语的教学建议 | 第42-51页 |
5.3.1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重视动量词作定语的用法 | 第43-44页 |
5.3.2 用对比的方法讲解与动量词量词作补语的区别 | 第44-46页 |
5.3.3 建立动量词与名词的组配关系 | 第46-48页 |
5.3.4 运用对比区别近义动量词 | 第48-49页 |
5.3.5 引导学生使用动量词作定语 | 第49页 |
5.3.6 教师自身要提高专业素养,备好课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