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汉语会话教学中的运用--以凯拉尼亚大学汉语课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理由 | 第9页 |
(二)选题的价值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对象 | 第10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一 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第12-19页 |
(一)情境教学法的起源 | 第12页 |
(二)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 第12-13页 |
(三)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认知功能法理论 | 第13-14页 |
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 第14页 |
3.情境认知理论 | 第14页 |
(四)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3.在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二 情境教学法在汉语会话教学中的运用 | 第19-32页 |
(一)情境的创设 | 第19-20页 |
1.通过实物、动作、表情创设情境 | 第19页 |
2.借助多媒体展示情境 | 第19页 |
3.通过游戏和表演设置情境 | 第19-20页 |
4.通过语言描述情境 | 第20页 |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 第20-22页 |
1.交际性原则 | 第20页 |
2.可操作性原则 | 第20-21页 |
3.针对性原则 | 第21页 |
4.趣味性原则 | 第21页 |
5.互动性原则 | 第21页 |
6.教育性原则 | 第21-22页 |
(三)适用内容和对象 | 第22-25页 |
1.适用内容 | 第22-24页 |
2.适用对象 | 第24页 |
3.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四)教学案例展示 | 第25-30页 |
(五)教学案例分析 | 第30-32页 |
三 情境教学法运用前后效果对比及分析 | 第32-37页 |
(一)情境教学法在会话教学中的效果 | 第32-33页 |
(二)情境教学法在会话教学中的分析 | 第33-37页 |
四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一 | 第40-42页 |
附录二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