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酿酒工业论文--酿酒微生物论文

模块化构建高效利用木糖的酿酒酵母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能源问题和纤维素乙醇的现状第10-11页
   ·开发高效代谢木糖酿酒酵母的必要性第11-12页
   ·高效代谢木糖酿酒酵母的构建策略第12-20页
     ·木糖还原酶/木糖醇脱氢酶途径第13-16页
     ·木糖异构酶途径第16页
     ·木糖代谢模块与酵母细胞底盘间适配性的调控第16-20页
   ·进化工程第20-22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2-23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2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43页
   ·质粒第23-24页
   ·菌株第24-25页
   ·引物序列第25-29页
   ·分子生物学常用酶及试剂第29-30页
   ·常用仪器第30-31页
   ·培养基配制第31-32页
   ·生化试剂的配制第32页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32-37页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第32页
     ·酵母基因组的提取第32-33页
     ·PCR 扩增第33页
     ·DNA 片段和 PCR 产物的回收第33页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 DNA 片段的连接第33-34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4页
     ·质粒构建第34-36页
     ·酵母转化第36-37页
   ·摇瓶传代培养第37页
   ·恒浊培养第37-38页
   ·细胞培养和取样第38页
   ·基因表达分析第38-40页
     ·总 RNA 提取第38页
     ·mRNA 的反转录第38-39页
     ·实时定量 PCR 测定第39页
     ·数据分析第39-40页
   ·酵母总蛋白提取第40页
   ·酶活测定第40-41页
   ·基因 XylA 的定位分析第41页
   ·细胞干重的测定第41页
   ·细胞生长测定第41页
   ·细胞限氧发酵第41页
   ·发酵产物分析第41-43页
第三章 通过木糖还原酶途径构建代谢木糖的酿酒酵母的研究第43-54页
   ·引言第43-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XYL1 表达强度不同的木糖代谢途径的构建第45页
     ·木糖代谢途径在两种酵母菌株中的表达和比较第45-49页
     ·XYL2 的表达强度对木糖代谢的影响第49-52页
     ·强化非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功能对木糖代谢的影响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通过木糖异构酶途径构建代谢木糖的酿酒酵母的研究第54-61页
   ·引言第54-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组合表达 xylA 和 XKS1 构建重组酵母菌株第55-56页
     ·重组菌株的生长比较第56-57页
     ·非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功能强化对木糖发酵的影响第57-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通过进化工程提高酵母木糖利用效率的研究第61-73页
   ·引言第61-62页
   ·结果和讨论第62-72页
     ·摇瓶培养进化重组酵母第62-63页
     ·进化后菌株在木糖培养基上的生长比较第63-64页
     ·进化后菌株的木糖发酵比较第64-67页
     ·进化后菌株的混糖发酵比较第67-68页
     ·恒浊器培养进化提高酵母的木糖利用效率第68-69页
     ·恒浊培养进化后菌株的木糖发酵比较第69-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进化菌株和出发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第73-85页
   ·引言第73-74页
   ·结果和讨论第74-84页
     ·菌株的木糖代谢比较第74页
     ·木糖还原酶、木糖醇脱氢酶的活性比较第74-75页
     ·含有木糖还原酶途径的进化菌株基因表达研究第75-79页
     ·SyBE002 和 SyBE003 的木糖异构酶活性比较第79页
     ·SyBE002 和 SyBE003 的基因表达差异第79-83页
     ·差异基因 TKL2 的功能研究第83-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共发酵纤维二糖和木糖产乙醇和木糖醇的研究第85-93页
   ·引言第85-86页
   ·结果和讨论第86-91页
     ·共代谢纤维二糖和木糖的重组酵母菌株第86-87页
     ·纤维二糖和木糖共代谢的优化第87-90页
     ·共发酵纤维二糖和木糖与共发酵葡萄糖和木糖的比较第90-91页
   ·小结第91-93页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第93-96页
   ·结论第93-94页
   ·创新点第94-95页
   ·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08-109页
附录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二维相关谱掺杂牛奶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一类非对称环境问题的随机微分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