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食用色素概述 | 第7-8页 |
·食用合成色素 | 第7-8页 |
·食用天然色素 | 第8页 |
·玫瑰资源概述 | 第8-9页 |
·玫瑰色素概述 | 第9-16页 |
·玫瑰色素的理化性质 | 第9页 |
·花色苷的结构与鉴定 | 第9-12页 |
·花色苷的提取和纯化 | 第12页 |
·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12-15页 |
·花色苷的生理活性 | 第15-16页 |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17页 |
·主要材料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26页 |
·玫瑰花瓣及色素的基本成分分析 | 第17页 |
·玫瑰色素的光谱特征 | 第17页 |
·花色苷含量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17-18页 |
·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18-19页 |
·玫瑰色素的纯化 | 第19-20页 |
·AB-8大孔树脂纯化玫瑰色素工艺参数实验 | 第20-21页 |
·纯化后色素纯度、色价的测定及成分分析 | 第21-22页 |
·玫瑰色素产率及花色苷提取率的计算 | 第22页 |
·玫瑰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22-23页 |
·玫瑰花色苷结构的鉴定 | 第23-24页 |
·玫瑰色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8页 |
·玫瑰花瓣的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 第26页 |
·玫瑰花色苷的吸收光谱特征 | 第26页 |
·提取条件的确定 | 第26-31页 |
·不同溶剂对玫瑰花色苷的提取结果 | 第26-27页 |
·柠檬酸浓度的选择 | 第27页 |
·液料比的选择 | 第27-28页 |
·提取温度的选择 | 第28页 |
·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28-29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玫瑰色素纯化工艺的确定 | 第31-36页 |
·柱填料的选取 | 第31-32页 |
·AB-8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AB-8树脂动态吸附及解吸条件的确定 | 第33-35页 |
·色素色价、纯度、组成及产率、花色苷提取率的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玫瑰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36-42页 |
·pH的影响 | 第3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光照的影响 | 第38-39页 |
·糖的影响 | 第39页 |
·VC的影响 | 第39-40页 |
·山梨酸钾及苯甲酸钠的影响 | 第40页 |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40-42页 |
·H2O2和 Na2SO3的影响 | 第42页 |
·玫瑰花色苷化学结构的鉴定结果 | 第42-45页 |
·HPLC-PAD 分析结果 | 第42-43页 |
·HPLC-PAD-ESI-MS 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糖苷键位置的验证 | 第44-45页 |
·玫瑰色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 第45-48页 |
·DPPH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45-46页 |
·ABTS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46页 |
·总还原力(TCA)测定结果 | 第46-48页 |
主要结果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