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面向对外汉字教学的分级分类字源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8-9页
    1.3 研究方法第9页
    1.4 研究价值和意义第9-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2.1 关于汉字性质特点的研究第11页
    2.2 关于汉字字源的研究第11-12页
    2.3 对外汉字教学中对汉字的分类研究第12-14页
3 理论基础第14-24页
    3.1 与汉字字源有关的理论第14-20页
        3.1.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第14-18页
        3.1.2 汉字的“六书”理论第18-19页
        3.1.3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第19-20页
    3.2 常见的几种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第20-21页
        3.2.1 字源教学法第20-21页
        3.2.2 部件教学法第21页
        3.2.3 笔画教学法第21页
    3.3 汉字“难”的原因第21-24页
        3.3.1 汉字形体结构复杂第22页
        3.3.2 学生的认知习惯不同第22-23页
        3.3.3 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大第23-24页
4 对外汉字教学的分级分类字源研究第24-39页
    4.1 汉字的字源分析第24-37页
        4.1.1 与人体相关的汉字第25-28页
        4.1.2 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汉字第28-30页
        4.1.3 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汉字第30-33页
        4.1.4 与社会环境相关的汉字第33-35页
        4.1.5 抽象的汉字第35-36页
        4.1.6 其他的汉字第36-37页
    4.2 汉字字源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第37-39页
        4.2.1 物态文化第37页
        4.2.2 制度文化第37-38页
        4.2.3 行为文化第38页
        4.2.4 心态文化第38-39页
5 对汉字字源分析的总结第39-41页
    5.1 个别汉字比较复杂第39页
    5.2 有些汉字字源的象形性弱第39-40页
    5.3 有些汉字形义变化前后差距大第40-41页
6 汉字字源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意义第41-47页
    6.1 汉字字源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原则第41-43页
        6.1.1 结合字源理论,实现现代汉字教学第41页
        6.1.2 形义为主,同时兼顾形音义的整字观第41-42页
        6.1.3 课堂教学把握好“度”的原则第42页
        6.1.4 引入文化知识,实现文化传播第42-43页
    6.2 汉字字源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第43-47页
        6.2.1 突出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强调了汉字的理据性第43-44页
        6.2.2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第44页
        6.2.3 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提高汉字学习效果第44-45页
        6.2.4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第45-47页
7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声思维法的新HSK四级阅读测试答题过程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声思维法的新HSK-5级听力解答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