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和“下”的不对称性和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内容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第8页 |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综述 | 第8-11页 |
2 “上”和“下”的语义及其不对称性 | 第11-21页 |
2.1 “上”和“下”在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 第11-14页 |
2.1.1 动词+“上”和“下” | 第11-13页 |
2.1.2 名词+“上”和“下” | 第13-14页 |
2.1.3 “上”和“下”+名词 | 第14页 |
2.2 动词+“上”和“下”结构的不对称 | 第14-16页 |
2.2.1 动词相同 | 第14-15页 |
2.2.2 动词不同 | 第15-16页 |
2.3 名词+“上”和“下”结构的不对称 | 第16-18页 |
2.3.1 名词相同 | 第16-18页 |
2.3.2 名词不同 | 第18页 |
2.4 “上”和“下”+名词结构的不对称 | 第18-21页 |
2.4.1 “下”和“ 下”作动词 | 第18-19页 |
2.4.2 “上”和“下”作名词 | 第19-21页 |
3 教材中“上”和“下”的词义注释 | 第21-28页 |
3.1 分布和频率的不对称 | 第21-24页 |
3.2 意义解释的不对称 | 第24-25页 |
3.3 教材中“上”和“下”的注释问题 | 第25-28页 |
3.3.1 词义的注释方法 | 第25-26页 |
3.3.2 词义注释的影响 | 第26-28页 |
4 “上”和“下”习得偏误 | 第28-34页 |
4.1 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4.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 第29-31页 |
4.3 “上”和“下”习得偏误的原因 | 第31-34页 |
4.3.1 反义词“上”和“下”本身的习得难度 | 第31-32页 |
4.3.2 母语或目的语的负迁移 | 第32页 |
4.3.3 材料以及工具书编排欠妥 | 第32页 |
4.3.4 教学引导不足 | 第32-34页 |
5 “上”和“下”的教学对策 | 第34-37页 |
5.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34-35页 |
5.2 对练习设计的建议 | 第35页 |
5.3 对教师的建议 | 第35-37页 |
6 结论 | 第37-39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