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来华留学生的网络语言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背景、意义及方法 | 第10-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网络语言造词法研究 | 第11页 |
(二)网络语言特点研究 | 第11-12页 |
(三)网络语言在心理和道德范畴研究 | 第12页 |
(四)网络词语教育范畴研究 | 第12-14页 |
三、网络语言概述 | 第14-22页 |
(一)网络语言界定 | 第14页 |
(二)语言材料范围及来源 | 第14-15页 |
(三)网络语言分类 | 第15-22页 |
第一章 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22-28页 |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一)时效性 | 第22页 |
(二)创新性 | 第22页 |
(三)趣味性 | 第22页 |
(四)广泛性 | 第22-23页 |
(五)庸俗性 | 第23页 |
(六)不规范性 | 第23页 |
二、网络语言形成因素 | 第23-26页 |
(一)网络语言受社会影响反映社会现实 | 第23-24页 |
(二)网络语言受文化影响反映文化趋势 | 第24-25页 |
(三)网络语言受心理影响反映心理倾向 | 第25-26页 |
三、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一)网络语言日常使用频繁 | 第26页 |
(二)网络语言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 | 第26页 |
(三)网络语言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 第28-32页 |
一、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 第28-30页 |
(一)留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28页 |
(二)留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意义调查问卷 | 第28-29页 |
(三)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析研究 | 第29-30页 |
二、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 第30-31页 |
(一)教材收录不足 | 第30页 |
(二)教师采取回避原则 | 第30-31页 |
(三)网络语言自身的危机 | 第31页 |
三、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教学中网络语言的选择标准 | 第32-40页 |
一、适合进入教学的网络语言类别 | 第32-33页 |
二、网络语言耻度调查分析研究 | 第33-38页 |
(一)耻度界定 | 第33页 |
(二)网络语言耻度调查研究 | 第33-36页 |
(三)网络语言耻度研究在汉语发展中影响 | 第36-37页 |
(四)小结 | 第37-38页 |
三、教学中网络语言的选择标准 | 第38-40页 |
(一)具有现实意义 | 第38页 |
(二)具有流行性质 | 第38页 |
(三)具有较强稳定性 | 第38页 |
(四)耻度低 | 第38页 |
(五)具有国际通用性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网络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 第40-43页 |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 第40-42页 |
(一)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 | 第40页 |
(二)教师自身特点与教学结合 | 第40-41页 |
(三)适合引入网络语言的课程类型 | 第41页 |
(四)运用课外活动帮助留学生学习网络语言 | 第41-42页 |
二、教材编写原则 | 第42页 |
三、小结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5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