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 第1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1页 |
二、语料来源 | 第11页 |
第四节 “连”字句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7页 |
一、“连”字句中“连”“也/都”的词性研究 | 第12-13页 |
二、“连”字句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 第13-15页 |
三、“连”字句与其相关句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对外汉语教学方面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泰国学生汉语“连”字句的使用情况调查 | 第17-21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17页 |
第二节 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调查对象 | 第18页 |
第四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8页 |
第五节 调查结果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连”字句偏误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句法结构偏误 | 第21-26页 |
一、遗漏 | 第22-23页 |
二、误加 | 第23-24页 |
三、误代 | 第24-25页 |
四、错序 | 第25-26页 |
五、杂糅 | 第26页 |
第二节 语义限制偏误 | 第26-29页 |
一、X 的语义不具体,不明确 | 第27页 |
二、X 不是极端项 | 第27-28页 |
三、X 与 Y 之间语义重复 | 第28页 |
四、X 与 VP 的关系不符合客观事实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语用功能偏误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泰国学生汉语“连”字句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泰国学生汉语“连”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一、母语负迁移 | 第31页 |
二、目的语过度泛化 | 第31-32页 |
三、回避策略 | 第32-33页 |
四、大纲、教材以及教法不当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泰国学生汉语“连”字句偏误研究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加强汉泰语的对比研究 | 第35页 |
二、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 第35-37页 |
三、对大纲、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