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空间介词的偏误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0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缘起 | 第11页 |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语料来源 | 第12页 |
·相关内容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有关空间的研究 | 第12-14页 |
·表示空间的现代汉语介词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偏误分析 | 第16页 |
·中介语理论 | 第16页 |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预期创新及不足 | 第18页 |
·预期创新 | 第18页 |
·不足 | 第18页 |
·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 第18-19页 |
第1章 汉语空间介词的性质和句法功能 | 第19-33页 |
·在 | 第19-24页 |
·介词短语的构成 | 第19-20页 |
·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20-24页 |
·从 | 第24-26页 |
·介词短语的构成 | 第24页 |
·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24-26页 |
·由 | 第26页 |
·打 | 第26-27页 |
·自 | 第27页 |
·向 | 第27-29页 |
·介词短语的构成 | 第27-28页 |
·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28-29页 |
·往 | 第29-30页 |
·介词短语的构成 | 第29页 |
·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29-30页 |
·朝 | 第30-31页 |
·介词短语的构成 | 第30-31页 |
·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31页 |
·沿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2章 语料统计及教学排序建议 | 第33-43页 |
·总体情况考察 | 第33-35页 |
·初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空间介词考察 | 第35-37页 |
·在 | 第36页 |
·从 | 第36-37页 |
·往 | 第37页 |
·中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空间介词考察 | 第37-40页 |
·在 | 第38页 |
·从 | 第38-39页 |
·自 | 第39页 |
·向 | 第39页 |
·往 | 第39页 |
·朝 | 第39-40页 |
·沿 | 第40页 |
·高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空间介词考察 | 第40-42页 |
·在 | 第41页 |
·从 | 第41页 |
·自、由 | 第41页 |
·向 | 第41-42页 |
·往朝 | 第42页 |
·沿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空间介词偏误分析 | 第43-60页 |
·偏误类型分析 | 第43-51页 |
·“在”的偏误类型 | 第43-47页 |
·“从”的偏误类型 | 第47-49页 |
·“向”的偏误类型 | 第49-50页 |
·“往”的偏误类型 | 第50页 |
·“朝”的偏误类型 | 第50-51页 |
·“沿”的偏误类型 | 第51页 |
·表示空间的汉语介词的偏误原因探究 | 第51-59页 |
·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偏误 | 第51-55页 |
·目的语泛化导致的偏误 | 第55-56页 |
·交际策略运用不当导致的偏误 | 第56-58页 |
·教学误导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针对韩国学生汉语空间介词偏误的教学建议 | 第60-66页 |
·根据韩国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 | 第60-61页 |
·采用情境教学法 | 第61页 |
·强化练习 | 第61-62页 |
·分阶段、分层次教学 | 第62-63页 |
·教材编订 | 第63-64页 |
·生词方面 | 第63-64页 |
·练习题方面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66-68页 |
·相关结论 | 第66页 |
·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