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食用香料、香精论文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20页
    1.1 含硫香料第11-13页
        1.1.1 含硫香料的简介第11页
        1.1.2 硫醚类香料第11-12页
        1.1.3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第12-13页
        1.1.4 含硫香料的发展前景第13页
    1.2 大肠杆菌第13-17页
        1.2.1 大肠杆菌的简介第13-14页
        1.2.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第14-15页
        1.2.3 肠出血大肠杆菌的检测第15-17页
    1.3 群体感应第17-18页
        1.3.1 群体感应的概念第17页
        1.3.2 群体感应的分类第17-18页
        1.3.3 群体感应的应用第18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第20-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实验样品第20页
        2.1.2 实验菌株第20页
        2.1.3 培养基第20页
        2.1.4 试剂与药品第20-21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2.1 菌种的活化第21-22页
        2.2.2 含硫香料的配制第22页
        2.2.3 抑菌活性的测定第22页
        2.2.4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27页
        2.3.1 异硫氰酸苄酯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第23-24页
        2.3.2 异硫氰酸苯乙酯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第24-25页
        2.3.3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8-42页
    3.1 实验材料第28-30页
        3.1.1 实验样品第28页
        3.1.2 实验菌株第28页
        3.1.3 培养基第28页
        3.1.4 试剂与药品第28-29页
        3.1.5 主要仪器设备第29-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3页
        3.2.1 菌种的活化第30页
        3.2.2 含硫香料的配制第30页
        3.2.3 DNA的提取与检测第30页
        3.2.4 引物的设计和验证第30-31页
        3.2.5 RNA的提取和检测第31-32页
        3.2.6 cDNA的合成第32页
        3.2.7 荧光定量PCR第32-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3.3.1 引物的验证第33-36页
        3.3.2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6-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群体感应LuxS基因的影响第42-48页
    4.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4.1.1 实验样品第42页
        4.1.2 实验菌株第42页
        4.1.3 培养基第42页
        4.1.4 试剂与药品第42-43页
        4.1.5 主要仪器设备第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4.2.1 菌种的活化第43页
        4.2.2 含硫香料的配制第43页
        4.2.3 哈氏孤菌BBl70发光的生物学检测第43-44页
        4.2.4 Lux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第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47页
        4.3.1 哈氏孤菌BBl70发光的生物学检测第44-45页
        4.3.2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LuxS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48-55页
    5.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5.1.1 实验样品第48页
        5.1.2 实验菌株第48页
        5.1.3 培养基第48页
        5.1.4 试剂与药品第48页
        5.1.5 主要仪器设备第48-49页
    5.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5.2.1 菌种的活化第49页
        5.2.2 含硫香料的配制第49页
        5.2.3 扫描电镜第49页
        5.2.4 总ATP和胞外ATP的测定第49-50页
        5.2.5 游动能力第5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5.3.1 扫描电镜第50-51页
        5.3.2 总ATP和胞外ATP的测定第51-53页
        5.3.3 游动能力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渤海主要螺加工储藏过程中油脂的变化
下一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水溶性营养元素含量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