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黄渤海主要螺加工储藏过程中油脂的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螺的简介第13-14页
        1.1.1 贝类的简介第13页
        1.1.2 螺的简介第13页
        1.1.3 螺的营养价值第13-14页
    1.2 螺油脂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1 油脂含量第14页
        1.2.2 脂质组成第14-15页
        1.2.3 磷脂组成第15页
        1.2.4 脂肪酸组成第15页
    1.3 贝类的加工及贮藏第15-18页
        1.3.1 加工方式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1.1 干制第15-16页
            1.3.1.2 罐藏第16-17页
            1.3.1.3 调味品第17页
        1.3.2 贮藏方式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2.1 冷冻第17-18页
            1.3.2.2 冷藏第18页
            1.3.2.3 气调保鲜第18页
    1.4 贝类油脂的主要分析方法第18-22页
        1.4.1 油脂分析方法第18-21页
            1.4.1.1 脂质组成分析方法第18页
            1.4.1.2 脂肪酸分析方法第18-19页
            1.4.1.3 磷脂组成分析方法第19-21页
        1.4.2 油脂氧化程度检测方法第21-22页
            1.4.2.1 过氧化值法第21页
            1.4.2.2 硫代巴比妥酸值法第21页
            1.4.2.3 共轭二烯法第21-22页
            1.4.2.4 茴香胺值法第22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2-24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1.5.2 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五种海螺的油脂成分分析第24-64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1.1 实验原料第24页
        2.1.2 主要试剂第24-25页
        2.1.3 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方法第26-29页
        2.2.1 油脂含量测定第26页
        2.2.2 脂质组成测定第26-27页
        2.2.3 脂肪酸组成测定第27-28页
        2.2.4 磷脂类组成测定第28页
        2.2.5 磷脂分子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第28-29页
        2.2.6 统计学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63页
        2.3.1 五种海螺的油脂含量第29-30页
        2.3.2 五种海螺的脂质组成第30页
        2.3.3 五种海螺的脂肪酸组成第30-32页
        2.3.4 五种海螺的磷脂类组成第32-33页
        2.3.5 五种海螺的磷脂分子种定性分析第33-45页
        2.3.6 五种海螺的磷脂分子种定量分析第45-63页
    2.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香螺和扁玉螺脂质在干制加工的变化第64-87页
    3.1 实验材料第64-67页
        3.1.1 实验原料第64页
        3.1.2 主要试剂第64-66页
        3.1.3 仪器设备第66-67页
    3.2 方法第67-70页
        3.2.1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67页
        3.2.2 酸值的测定第67页
        3.2.3 过氧化值的测定第67页
        3.2.4 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第67页
        3.2.5 酶活力的测定第67-68页
            3.2.5.1 酶的提取第67-68页
            3.2.5.2 水解酶的测定第68页
            3.2.5.3 氧化酶的测定第68页
        3.2.6 油脂含量测定第68页
        3.2.7 脂质组成测定第68页
        3.2.8 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定量分析第68-69页
        3.2.9 脂肪酸组成测定第69页
        3.2.10 磷脂类组成测定第69-70页
        3.2.12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定量分析第70页
        3.2.13 统计学分析第7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70-86页
        3.3.1 香螺和扁玉螺的水分含量变化第70-71页
        3.3.2 香螺和扁玉螺的酸值变化第71-72页
        3.3.3 香螺和扁玉螺的过氧化值变化第72-73页
        3.3.4 香螺和扁玉螺的硫代巴比妥酸值变化第73-74页
        3.3.5 香螺和扁玉螺的酶活力变化第74-76页
        3.3.6 香螺和扁玉螺的油脂含量变化第76页
        3.3.7 香螺和扁玉螺的脂质组成变化第76-78页
        3.3.8 香螺和扁玉螺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第78-79页
        3.3.9 香螺和扁玉螺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第79-82页
        3.3.10 香螺和扁玉螺的磷脂类组成变化第82-83页
        3.3.11 香螺和扁玉螺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变化第83-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香螺和扁玉螺脂质在贮藏中的变化第87-106页
    4.1 实验材料第87-90页
        4.1.1 实验原料第87页
        4.1.2 主要试剂第87-89页
        4.1.3 仪器设备第89-90页
    4.2 方法第90-92页
        4.2.1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90页
        4.2.2 酸值的测定第90页
        4.2.3 过氧化值的测定第90页
        4.2.4 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第90页
        4.2.5 酶活力的测定第90页
            4.2.5.1 酶的提取第90页
            4.2.5.2 水解酶的测定第90页
            4.2.5.3 氧化酶的测定第90页
        4.2.6 pH的测定第90-91页
        4.2.7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第91页
        4.2.8 油脂含量测定第91页
        4.2.9 脂质组成测定第91页
        4.2.10 脂肪酸组成测定第91页
        4.2.11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定量分析第91页
        4.2.12 统计学分析第91-9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92-105页
        4.3.1 香螺和扁玉螺的水分含量变化第92-93页
        4.3.2 香螺和扁玉螺的酸值变化第93-94页
        4.3.3 香螺和扁玉螺的过氧化值的变化第94-95页
        4.3.4 香螺和扁玉螺的硫代巴比妥酸值变化第95-96页
        4.3.5 香螺和扁玉螺的酶活力变化第96-98页
        4.3.6 香螺和扁玉螺的pH变化第98-99页
        4.3.7 香螺和扁玉螺的挥发性盐基氮变化第99-100页
        4.3.8 香螺和扁玉螺的油脂含量变化第100页
        4.3.9 香螺和扁玉螺的脂质组成变化第100-101页
        4.3.10 香螺和扁玉螺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第101-103页
        4.3.11 香螺和扁玉螺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变化第103-105页
    4.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附录 研究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针绣在民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含硫香料对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