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1.2 脱脂玉米胚芽 | 第15-16页 |
1.3 活性多肽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酶解法制备活性多肽 | 第16-17页 |
1.3.2 超声辅助酶解制备活性多肽 | 第17-18页 |
1.4 降血压肽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1 降压活性的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1.4.2 降压机理的研究 | 第19页 |
1.4.3 脱脂玉米胚芽多肽降压活性 | 第19-20页 |
1.5 多肽、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1 免疫活性评价方法 | 第20页 |
1.5.2 免疫机理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3 脱脂玉米胚芽多肽、多糖免疫调节作用 | 第21-22页 |
1.6 本研究立题依据、意义和内容 | 第22-24页 |
1.6.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2-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于超声预处理的玉米胚芽大分子多肽制备技术的研究 | 第24-41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4-26页 |
2.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1 脱脂玉米胚芽基本成分测定 | 第26页 |
2.3.2 脱脂玉米胚芽大分子多肽的制备工艺 | 第26页 |
2.3.3 超声预处理工作模式的优化 | 第26-27页 |
2.3.4 超声预处理工作参数的优化 | 第27页 |
2.3.5 酶解过程参数的优化 | 第27-28页 |
2.3.6 ACE抑制率的测定及IC50的测定 | 第28页 |
2.3.7 DH的测定 | 第28页 |
2.3.8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28页 |
2.3.9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2.4.1 脱脂玉米胚芽基本成分 | 第28页 |
2.4.2 超声工作模式的筛选 | 第28-31页 |
2.4.3 超声工作参数的筛选 | 第31-35页 |
2.4.4 酶解过程参数的筛选 | 第35-38页 |
2.4.5 验证实验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玉米胚芽大分子多肽体内降压作用的研究 | 第41-58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3.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3.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3.3.1 样品制备及试剂配制 | 第42-43页 |
3.3.2 实验动物饲养及分组 | 第43页 |
3.3.3 动物血压测定 | 第43-44页 |
3.3.4 一次性灌胃试验 | 第44页 |
3.3.5 长期灌胃试验 | 第44页 |
3.3.6 体重及脏器指数测定 | 第44页 |
3.3.7 组织ACE提取和酶活性测定 | 第44页 |
3.3.8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第44-45页 |
3.3.9 统计学处理 | 第45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5-57页 |
3.4.1 一次性灌胃SHR的血压变化 | 第45-46页 |
3.4.2 长期灌胃SHR的血压变化 | 第46-48页 |
3.4.3 SHR体重及脏器指数 | 第48-49页 |
3.4.4 SHR组织ACE酶活 | 第49-51页 |
3.4.5 SHR血清生化指标 | 第51-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玉米胚芽大分子多肽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 第58-72页 |
4.1 前言 | 第58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58-59页 |
4.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58页 |
4.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58-59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59-61页 |
4.3.1 样品制备及试剂配制 | 第59页 |
4.3.2 实验动物饲养及分组 | 第59-60页 |
4.3.3 体重增量及脏器指数测定 | 第60页 |
4.3.4 免疫细胞试验 | 第60-61页 |
4.3.5 血清中免疫因子的测定试验 | 第61页 |
4.3.6 统计学处理 | 第61页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1-70页 |
4.4.1 ICR小鼠体重增量及脏器指数 | 第61-62页 |
4.4.3 ICR小鼠免疫细胞 | 第62-64页 |
4.4.4 ICR小鼠血清免疫因子 | 第64-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页 |
5.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