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亚麻籽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10-21页 |
1.1.1 脂肪酸组成 | 第10-12页 |
1.1.2 木酚素含量 | 第12-14页 |
1.1.3 多酚含量 | 第14-17页 |
1.1.4 植物甾醇 | 第17-19页 |
1.1.5 脂溶性维生素 | 第19-21页 |
1.2 影响亚麻籽和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 第21-23页 |
1.3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亚麻籽营养品质研究 | 第24-4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1 材料 | 第24-26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2.2.1 亚麻籽中水分含量 | 第29-30页 |
2.2.2 亚麻籽中含油量 | 第30-31页 |
2.2.3 亚麻籽脂肪酸组成 | 第31-33页 |
2.2.4 亚麻籽木酚素含量 | 第33-37页 |
2.2.5 亚麻籽植物甾醇组分含量 | 第37-39页 |
2.2.6 亚麻籽生育酚组分含量 | 第39-40页 |
2.2.7 亚麻籽总酚含量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亚麻籽油营养品质研究 | 第42-5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3.1.1 材料 | 第42-4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4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3.2.1 亚麻籽油酸价 | 第44页 |
3.2.2 亚麻籽油过氧化值(POV) | 第44-45页 |
3.2.3 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 | 第45-46页 |
3.2.4 亚麻籽油植物甾醇组分含量 | 第46-49页 |
3.2.5 亚麻籽油生育酚组分含量 | 第49-50页 |
3.2.6 亚麻籽油总酚含量 | 第50-51页 |
3.3 讨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亚麻籽及亚麻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及营养品质模型建立 | 第52-7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4.1.1 材料 | 第52-53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4.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6页 |
4.2.1 DPPH测定亚麻籽及亚麻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56-57页 |
4.2.2 FRAP测定亚麻籽及亚麻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57-58页 |
4.2.3 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测定亚麻籽及亚麻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58-60页 |
4.2.4 ABTS+法测定亚麻籽及亚麻籽油总抗氧化活性 | 第60-61页 |
4.2.5 Rancimat法测定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 | 第61-62页 |
4.2.6 DSC法测定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4.2.7 亚麻籽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4页 |
4.2.8 亚麻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6页 |
4.3 营养品质模型的建立 | 第66-72页 |
4.3.1 不同品种亚麻籽营养品质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4.3.2 不同品种亚麻籽油营养品质模型的建立 | 第69-72页 |
4.4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5.1 总结 | 第73-74页 |
5.2 本文特色与创新 | 第74页 |
5.3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