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绪论 | 第10-13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 二、教学设计内容及对象的选择 | 第11页 |
| 三、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和预期目标 | 第11-12页 |
| 四、教学设计过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易混词与易混词辨析 | 第13-19页 |
| 一、易混词的定义 | 第13-14页 |
| 二、易混词与“近义词”“同义词”的关系 | 第14页 |
| 三、易混词的成因和分类 | 第14-16页 |
| 四、易混词辨析的教学现状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语素分析法适用于易混词辨析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8页 |
| 一、词汇辨析题出题情况分析(HSK六级 61—70题试卷分析) | 第19-21页 |
| 二、汉语语素与汉语词汇的关系 | 第21-22页 |
| 三、语素分析法是被对外汉语教学界师生认可的教学法 | 第22-24页 |
| 四、语素分析法适用于易混词辨析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结合语素分析法对新HSK六级词汇大纲中双音节同素易混词的总体设计 | 第28-30页 |
| 一、教学目标 | 第28页 |
| 二、教学原则 | 第28页 |
| 三、教学对象 | 第28-29页 |
| 四、教学时数 | 第29页 |
| 五、教学内容的选取及分析 | 第29页 |
| 六、教学方法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设计举例 | 第30-42页 |
| 第一节 设计举例 1“成果、后果、结果、效果”的辨析 | 第30-35页 |
| 第二节 设计举例2选词填空题模拟题解析 | 第35-42页 |
| 第五章 教学成效检测与分析 | 第42-48页 |
| 一、检测工具和检测时间 | 第42页 |
| 二、检测数据统计 | 第42-43页 |
| 三、检测情况分析 | 第43-47页 |
| 四、结论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1 新HSK六级词汇大纲中双音节同素易混名词表 | 第52-54页 |
| 附录2 新HSK六级词汇大纲中双音节同素易混动词表 | 第54-57页 |
| 附录3 新HSK六级词汇大纲中双音节同素易混形容词表 | 第57-59页 |
| 附录4 新HSK六级词汇大纲中双音节同素易混虚词表 | 第59-60页 |
| 附录5 设计举例2课后练习题 | 第60-62页 |
| 附录6 第一次检测测试题 | 第62-64页 |
| 附录7 第二次检测测试题 | 第64-66页 |
| 附录8 第三次检测测试题 | 第66-68页 |
| 附录9 第四次检测测试题 | 第68-70页 |
| 附录10 第五次检测测试题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