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 第9-13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9-13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的本体研究 | 第13-16页 |
1.3.2 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16-17页 |
1.4 语料及相关说明 | 第17-19页 |
1.4.1 语料来源 | 第17页 |
1.4.2 相关说明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的偏误分析 | 第19-42页 |
2.1 偏误类型分析 | 第19-39页 |
2.1.1 语义偏误 | 第19-27页 |
2.1.2 语法偏误 | 第27-35页 |
2.1.3 语用偏误 | 第35-37页 |
2.1.4 小结 | 第37-39页 |
2.2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2.2.1 母语负迁移 | 第39-40页 |
2.2.2 目的语规则泛化 | 第40页 |
2.2.3 工具书和教材编写的不足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 | 第42-52页 |
3.1 能否修饰体词性成分 | 第42-46页 |
3.1.1 能否置于名词性成分前 | 第42-43页 |
3.1.2 能否置于代词前 | 第43-45页 |
3.1.3 能否置于数量短语前 | 第45-46页 |
3.2 能否修饰谓词性成分 | 第46-50页 |
3.2.1 能否修饰动词性成分 | 第46-49页 |
3.2.2 能否修饰形容词 | 第49-50页 |
3.3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教材中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语法点的设置和讲练 | 第52-56页 |
4.1 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语法点的设置 | 第52-53页 |
4.2 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语法点的讲解 | 第53-55页 |
4.3 汉语排他性范围副词语法点的练习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教学建议 | 第56-62页 |
5.1 加强教材中的语法特征描述 | 第56-58页 |
5.2 强化教材中的近义词辨析 | 第58-60页 |
5.3 力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2-64页 |
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62-63页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