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高水分稻谷霉变的发生 | 第12-13页 |
1.3 高水分稻谷品质劣变 | 第13-15页 |
1.3.1 整精米率 | 第13页 |
1.3.2 脂肪酸值 | 第13-14页 |
1.3.3 发芽率 | 第14页 |
1.3.4α-淀粉酶 | 第14页 |
1.3.5 质构特性 | 第14-15页 |
1.4 高水分稻谷防霉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高水分稻谷干燥降水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1 稻谷干燥技术和设备 | 第15-16页 |
1.5.2 稻谷干燥降水工艺 | 第16-17页 |
1.6 高水分稻谷仓储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7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含水量稻谷理化品质的变化研究 | 第19-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2.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2.2.1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 第21-23页 |
2.2.2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 | 第23-25页 |
2.2.3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 | 第25-28页 |
2.2.4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直链淀粉的变化 | 第28-29页 |
2.2.5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含水量稻谷蒸煮品质的变化研究 | 第31-43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3.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31-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2.1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糊化特性的变化 | 第32-38页 |
3.2.2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质构特性的变化 | 第38-41页 |
3.2.3 各指标相关性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高水分稻谷低场核磁的研究 | 第43-48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4.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4.2.1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低场核磁T2图谱的变化 | 第44-45页 |
4.2.2 高水分稻谷储运过程中低场核磁成像的变化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含水量稻谷挥发性成分研究 | 第48-60页 |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8页 |
5.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48-49页 |
5.1.3.1 动态模拟储运方法 | 第48页 |
5.1.3.2 萃取头的老化 | 第48-49页 |
5.1.3.3 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49页 |
5.1.3.4 GC-MS 参数条件 | 第49页 |
5.1.3.5 电子鼻参数条件 | 第49页 |
5.1.4 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5.2.1 电子鼻检测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5.2.2 GC-MS检测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2.3 电子鼻与GC-MS相关性分析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0-63页 |
6.1 稻谷储运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60-61页 |
6.2 稻谷动态储运过程中蒸煮品质的变化 | 第61页 |
6.3 稻谷动态储运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 | 第61页 |
6.4 稻谷动态储运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研究 | 第61-63页 |
创新点及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