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桑葚果及桑叶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 桑葚简介 | 第13页 |
1.2 桑甚果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13-15页 |
1.3 桑叶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15页 |
1.4 酚类物质的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2 果酒发酵过程中酚类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1 果酒发酵对花色苷类成分的影响 | 第17页 |
2.2 果酒发酵对酚酸类成分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 果酒发酵对黄酮醇类成分的影响 | 第18页 |
3 陈酿处理对酒体中酚类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3.1 不同的陈酿方式 | 第18-20页 |
3.2 陈酿对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第20-22页 |
4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4.1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桑甚干红酿造工艺的研究 | 第2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1.3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2.1 桑葚干红酒精度,挥发酸等基本指标分析 | 第30-31页 |
2.2 桑甚干红中的酚类物质、颜色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31-33页 |
2.3 酚类物质各组成成分的鉴定 | 第33-34页 |
2.4 酚类物质各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34-35页 |
2.5 桑甚干红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 | 第35页 |
2.6 桑葚干红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 第35-39页 |
2.7 感官评定 | 第39-40页 |
2.8 主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桑甚果与桑叶混合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与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 | 第45-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1.3 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69页 |
2.1 酒精度,挥发酸等基本参数的分析 | 第48-49页 |
2.2 桑葚干红中的酚类物质,颜色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 第49-58页 |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酚类物质的定量测定 | 第58-61页 |
2.4 DNJ含量的变化 | 第61-62页 |
2.5 GABA含量的变化 | 第62-63页 |
2.6 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 第63-64页 |
2.7 桑葚干红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 第64-67页 |
2.8 感官评定 | 第67-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桑葚果与桑叶混合发酵酒在陈酿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 | 第71-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1.3 仪器与设备 | 第71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71-72页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2-83页 |
2.1 混合发酵酒经陈酿后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72-73页 |
2.2 混合发酵酒陈酿后酚类物质、颜色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 第73-78页 |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酚类物质的定量测定 | 第78-81页 |
2.4 DNJ含量的变化 | 第81-82页 |
2.5 GABA含量的变化 | 第82页 |
2.6 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