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营养学论文

不同来源脂肪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写符号第11-14页
前言第14-16页
文献综述第16-32页
    1 肉中脂肪第16-17页
    2 膳食脂肪与健康第17-18页
        2.1 脂肪的消化吸收第17-18页
        2.2 脂肪与炎症第18页
    3 膳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第18-23页
        3.1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第19页
        3.2 膳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第19-21页
            3.2.1 膳食结构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第19-20页
            3.2.2 糖类物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第20页
            3.2.3 蛋白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第20页
            3.2.4 脂肪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第20-21页
        3.4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第21-23页
            3.4.1 肠道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功能第21-22页
            3.4.2 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功能第22页
            3.4.3 肠道微生物失衡与疾病第22-23页
    4 本课题立论依据、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32页
第一章 不同膳食脂肪体外发酵特性研究第32-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42页
        1.1 仪器与设备第32-33页
        1.2 材料与试剂第33-34页
        1.3 试验方法第34-42页
            1.3.1 脂肪的体外模拟消化第34页
            1.3.2 培养基的组成及配制第34-36页
            1.3.3 发酵液中细菌总DNA的提取第36-37页
            1.3.4 肠道菌群结构检测第37-38页
            1.3.5 短链脂肪酸测定第38页
            1.3.7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41页
            1.3.8 基因功能分析第41页
            1.3.9 统计分析第41-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50页
        2.1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第42-47页
            2.1.1 丰度与多样性分析第42-43页
            2.1.2 菌群结构差异分析第43-47页
        2.2 发酵液菌群功能预测分析第47-48页
        2.3 短链脂肪酸含量分析第48-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二章 不同膳食脂肪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第54-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63页
        1.1 仪器与试剂第55页
        1.2 材料与试剂第55页
        1.3 试验方法第55-63页
            1.3.1 动物饲养第55-56页
            1.3.2 饲料的制备第56-57页
            1.3.3 动物饲养第57页
            1.3.4 样品采集第57页
            1.3.5 回肠和盲肠内容物甘油三酯的测定第57页
            1.3.6 盲肠内容物总胆酸盐和牛磺酸结合胆酸含量的测定第57页
            1.3.7 肠道微生物检测第57-59页
            1.3.8 短链脂肪酸测定第59页
            1.3.9 qRT-PCR检测肝脏中CAP7A1和结肠的IL-1β、IL-6、IL-17、IL-18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第59-62页
            1.3.10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2-63页
            1.3.11 统计分析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5页
        2.1 肠道微生物分析第63-70页
            2.1.1 丰度与多样性分析第63-64页
            2.1.2 菌群结构差异分析第64-67页
            2.1.3 肠道微生物差异分析第67-70页
        2.2 盲肠菌群功能预测分析第70-71页
        2.3 结肠炎症因子的分析第71-72页
        2.4 大鼠生理指标的分析第72-73页
        2.5 短链脂肪酸分析第73-75页
    3 讨论第75-77页
    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全文结论第84-86页
附录第86-92页
致谢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浆水的蛹虫草发酵及其功能活性研究
下一篇:桑葚干红酿造工艺及功能性成分的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