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对象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4.1 海外华裔儿童汉语教学研究 | 第13-14页 |
1.4.2 美国华裔儿童汉语教学研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华裔学生学习状况 | 第16-29页 |
2.1 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发展 | 第16-18页 |
2.1.1 学生上课初期的汉语水平 | 第16-17页 |
2.1.2 学生上课后期汉语水平的发展 | 第17-18页 |
2.2 学生汉语学习的优势及原因 | 第18-23页 |
2.2.1 家庭语言背景与环境 | 第18-20页 |
2.2.2 先天的语言天赋 | 第20-22页 |
2.2.3 文化认同感 | 第22页 |
2.2.4 课堂的积极性 | 第22-23页 |
2.3 学生汉语学习的问题及原因 | 第23-29页 |
2.3.1 认知方式迁移造成对同音词语的错误理解 | 第23-25页 |
2.3.2 家长过高的要求造成对汉语学习动机的损害 | 第25-27页 |
2.3.3 华裔家长教学思想的冲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华裔学生教学分析 | 第29-41页 |
3.1 课程设置 | 第29-31页 |
3.1.1 班级类型特点 | 第29-30页 |
3.1.2 班级内部学生特点 | 第30-31页 |
3.1.3 教材的使用 | 第31页 |
3.2 教学设计及效果 | 第31-41页 |
3.2.1 新词教学 | 第32-34页 |
3.2.2 课文教学 | 第34-35页 |
3.2.3 汉字教学 | 第35-37页 |
3.2.4 复习与练习 | 第37-41页 |
第四章 针对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华裔学生的教学建议 | 第41-51页 |
4.1 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 第41-46页 |
4.1.1 新词教学手段的改进 | 第41-42页 |
4.1.2 课文教学的深入 | 第42-43页 |
4.1.3 汉字书写教学形式的拓展 | 第43-45页 |
4.1.4 综合型练习的增加 | 第45-46页 |
4.2 针对性的教材编写 | 第46-49页 |
4.2.1 教学对象的特点 | 第46-47页 |
4.2.2 教学的侧重点 | 第47-48页 |
4.2.3 教材内容的设定 | 第48-49页 |
4.3 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 | 第49-50页 |
4.4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