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 ·酒糟的利用及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酒糟的营养成分 | 第9页 |
| ·酒糟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茅台酒酒糟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 第13-14页 |
| ·育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4-17页 |
| ·酒糟的预处理 | 第17-18页 |
| ·物理预处理 | 第17-18页 |
| ·化学预处理 | 第18页 |
| ·生物法预处理 | 第18页 |
| ·纤维素酶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 ·纤维素酶的组成和特性 | 第18-19页 |
|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19-24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基因组改组育种技术选育酵母功能菌株 | 第25-37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 ·出发菌株 | 第25页 |
| ·培养基和试剂 | 第25-27页 |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菌体前培养 | 第27-28页 |
| ·发酵液酒精含量和总酯的测定 | 第28页 |
| ·原生质体制备 | 第28-29页 |
| ·原生质体再生 | 第29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29-30页 |
| ·基因组改组育种技术 | 第30-31页 |
| ·菌种选育 | 第31-32页 |
| ·目的菌株发酵性能评价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 ·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确定 | 第32页 |
| ·原生质体灭活方法及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 ·选育耐高温、高产酒精和酯类的菌株 | 第33-35页 |
| ·融合株SU10-4-60与AS2109基本特性比较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酒糟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37-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 ·试验地点 | 第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8-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酸处理条件的筛选 | 第40-42页 |
| ·固液比对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40页 |
| ·温度对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反应时间对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稀酸浓度对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42页 |
| ·高温高压预处理与酸处理效果比较的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纤维素酶水解酒糟条件的研究 | 第44-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试验地点 | 第44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纤维素酶用量的确定 | 第46页 |
| ·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温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 ·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发酵实验的研究 | 第49-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 ·发酵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 ·微量成分测定 | 第50页 |
| ·白酒安全评估 | 第50页 |
| ·酒体风格评价 | 第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 ·对出酒率的影响 | 第50页 |
| ·主要微量成分检测 | 第50-52页 |
| ·白酒安全评价: | 第52页 |
| ·酒体风格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展望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