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4页 |
| ·大豆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9-10页 |
|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 | 第10-11页 |
| ·豆豉概况 | 第11-19页 |
| ·豆豉的历史文化 | 第11-12页 |
| ·豆豉的营养 | 第12-13页 |
| ·豆豉的分类 | 第13页 |
| ·豆豉中的微生物 | 第13-14页 |
| ·豆豉的生产工艺 | 第14-16页 |
| ·毛霉型豆豉 | 第14-15页 |
| ·曲霉型豆豉 | 第15页 |
| ·细菌型豆豉 | 第15-16页 |
| ·豆豉、纳豆和天培 | 第16页 |
| ·细菌型豆豉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没有实现工业纯种发酵 | 第16页 |
| ·豆豉产气、顶盖、污染现象严重 | 第16-17页 |
| ·对豆豉的风味物质研究没有突破 | 第17页 |
| ·芽孢杆菌在细菌型豆豉中的重要作用 | 第17-18页 |
| ·蛋白酶的重要作用 | 第18-19页 |
| ·国内外豆豉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豉发酵微生物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 ·豉纤溶酶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 ·关于豆豉风味物质的研究 | 第21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豆豉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 第24-49页 |
| ·材料 | 第24-30页 |
| ·样品 | 第24页 |
| ·菌株 | 第24页 |
| ·载体 | 第24-25页 |
| ·引物序列 | 第25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25-26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26-29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6页 |
| ·菌株分离与筛选 | 第30-31页 |
| ·菌种分离和纯化 | 第30页 |
| ·初筛 | 第30页 |
| ·复筛 | 第30-31页 |
| ·发酵产气试验 | 第31页 |
| ·菌株鉴定 | 第31页 |
| ·PCR扩增16S rDNA序列 | 第31-34页 |
| ·16S rDNA序列克隆 | 第34页 |
| ·菌落PCR | 第34-35页 |
| ·质粒DNA的提取与检验 | 第35页 |
| ·16S rDNA序列 | 第35页 |
| ·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聚类图谱 | 第35页 |
| ·序列登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 第36页 |
| ·初筛 | 第36-37页 |
| ·复筛 | 第37-40页 |
| ·产蛋白酶能力的测定 | 第37-38页 |
| ·色泽和风味的评测 | 第38-40页 |
| ·发酵产气试验 | 第40页 |
| ·菌株鉴定 | 第40-43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豆豉芽孢杆菌BJ3-2的应用研究 | 第49-72页 |
| ·材料 | 第49-50页 |
| ·所用菌株 | 第49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49-50页 |
| ·仪器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58页 |
| ·豆豉芽孢杆菌BJ3-2前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0-52页 |
| ·豆豉发酵过程中酶活力的测定 | 第52-55页 |
| ·豆豉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 第55-58页 |
| ·发酵豆豉氨基酸成分分析 | 第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70页 |
| ·豆豉芽孢杆菌BJ3-2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8-64页 |
| ·豆豉发酵过程中酶活力的测定 | 第64-67页 |
| ·豆豉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 第67-70页 |
| ·发酵豆豉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