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茶叶籽油概况 | 第11-12页 |
1.2 茶叶籽油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茶叶籽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 第13-14页 |
1.2.3 茶叶籽油中的生理活性成分 | 第14-17页 |
1.2.5 茶叶籽油的抗氧化能力 | 第17页 |
1.3 油脂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3.1 茶叶籽油中的多酚类化合物 | 第17页 |
1.3.2 多酚类化合物存在油脂体系中的存在形式 | 第17-18页 |
1.3.3 多酚类化合物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机制 | 第18-19页 |
1.4 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 | 第19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提油工艺对茶叶籽油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23-41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3.1 茶叶籽油的提取 | 第25-26页 |
2.3.2 茶叶籽油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茶叶籽油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4 茶叶籽油生育酚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3.5 清除 DPPH 自由基活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6 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测定 | 第29页 |
2.3.7 茶叶籽油对人血清白蛋白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9-30页 |
2.3.8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2.4.1 茶叶籽油活性成分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2.4.2 茶叶籽油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2.4.3 茶叶籽油活性成分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2.4.4 化学计量分析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茶树品种对茶叶籽油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41-55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2.1 茶叶籽 | 第41-42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3.1 茶叶籽油的提取 | 第42-43页 |
3.3.2 茶叶籽油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3.3.3 茶叶籽油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3.3.4 茶叶籽油各生育酚单体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3.3.5 清除 DPPH 自由基活性的能力 | 第43页 |
3.3.6 ORAC 值测定 | 第43页 |
3.3.7 茶叶籽油对人血清白蛋白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4.1 不同品种茶叶籽油中活性成分含量 | 第43-46页 |
3.4.2 不同品种茶叶籽油的抗氧化能力 | 第46-48页 |
3.4.3 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3.4.4 化学计量分析 | 第49-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茶叶籽油酚类化合物组成分析 | 第55-67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5-5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4.2.2 试剂 | 第56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3.1 色谱条件 | 第57页 |
4.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7页 |
4.3.3 茶叶籽油多酚提取物的前处理 | 第57页 |
4.3.4 线性关系考察 | 第57页 |
4.3.5 色谱峰初步定性 | 第57-58页 |
4.3.6 组分定量分析 | 第5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4.4.1 流动相的选择 | 第58-59页 |
4.4.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59-60页 |
4.4.3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60-61页 |
4.4.4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测定 | 第61页 |
4.4.5 茶叶籽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 | 第61-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茶叶籽油酚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7-77页 |
5.1 前言 | 第67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5.2.1 细胞系 | 第67-68页 |
5.2.2 茶叶籽油 | 第68页 |
5.2.3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68页 |
5.2.4 实验仪器 | 第68-6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5.3.1 茶叶籽油酚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 第69页 |
5.3.2 茶叶籽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69页 |
5.3.3 HPLC 分析酚类化合物组成 | 第69页 |
5.3.4 细胞复苏与传代 | 第69-70页 |
5.3.5 各组分化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 第70页 |
5.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0-71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5.4.1 茶叶籽油酚类化合物的纯化 | 第71-72页 |
5.4.2 酚类化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 第72-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7-81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77-78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8页 |
6.3 展望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