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日本留学生双音节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习得顺序考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本选题的缘由及选题界定第10-11页
        1.1.1 选题缘由第10页
        1.1.2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界定第10-11页
    1.2 国内外关于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研究第11-13页
    1.3 本选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5-17页
        1.5.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2 语料来源第16-17页
2.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概说第17-30页
    2.1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范围第17页
    2.2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分类第17-19页
        2.2.1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在词性上的兼类第18页
        2.2.2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在构词形式上分类第18-19页
        2.2.3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在词性和词义角度上分类第19页
    2.3 选定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划分依据及义项分析第19-28页
        2.3.1 词义完全相同的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第20-22页
        2.3.2 词义有同有异的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第22-27页
        2.3.3 词义完全不相同的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第27-28页
    2.4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分布情况第28-30页
3. 关于日本留学生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使用情况考察与调查问卷分析第30-45页
    3.1 日本留学生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习得顺序预期假设第30页
    3.2 自然语料第30-41页
        3.2.1 语料来源第30-31页
        3.2.2 语料分析与统计方法第31-41页
    3.3 调查问卷和自然语料的数据综合分析与统计检验第41-45页
        3.3.1 相对使用正确频率顺序可行性检验第41-42页
        3.3.2 不同等级排序的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3.3.3 综合等级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3.3.4 习得顺序一致性验证第44-45页
4. 关于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习得顺序讨论第45-50页
    4.1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习得等级”与“习得顺序”第45-48页
    4.2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习得深度”与“习得顺序”第48页
    4.3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习得顺序”与“习得顺序变体”第48-50页
5. 影响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习得顺序成因分析第50-62页
    5.1 日本留学生母语负迁移第50-51页
    5.2 词汇项目的难易程度第51-54页
    5.3 教学活动对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影响第54页
    5.4 目的语词汇项目的使用频率第54-55页
    5.5 学习主观环境的影响第55-58页
        5.5.1 学习者个体学习策略第55-56页
        5.5.2 学习者个体交际策略第56-58页
    5.6 学习客观环境的影响第58-59页
        5.6.1 教师的教学策略第58-59页
        5.6.2 学校选用的教材、工具书第59页
    5.7 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第59-62页
        5.7.1 思维认知方式差异第59-60页
        5.7.2 文化因素负迁移第60-62页
6. 关于日本留学生习得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编写和教学启示第62-66页
    6.1 教材中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编写建议第62-63页
    6.2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教学建议第63-64页
    6.3 汉日同素逆序同形词的学习策略第64-6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7.1 基本结论第66-67页
    7.2 后期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1第70-72页
附录2第72-73页
附录3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光网中电影简介的英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汉语“着、了、过”与法语相关时态表达的对比分析及对法汉语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