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豆类制食品论文--大豆制食品论文

用于发酵豆乳的乳酸菌筛选及发酵豆乳抗氧化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大豆第9-10页
        1.1.1 大豆及其营养成份第9页
        1.1.2 传统豆制品第9-10页
    1.2 大豆异黄酮第10-13页
        1.2.1 黄酮类化合物第10-11页
        1.2.2 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及相关研究第11-13页
    1.3 大豆多肽第13-14页
    1.4 发酵豆乳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5-19页
        1.5.1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5.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5.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发酵豆乳抗氧化菌株筛选第19-28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9-21页
        2.1.1 试剂和药品第19-20页
        2.1.2 仪器和设备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2.1 菌株的富集培养第21页
        2.2.2 豆浆的制备第21-22页
        2.2.3 发酵豆乳的制备第22页
        2.2.4 测定发酵豆乳的pH值第22页
        2.2.5 测定发酵豆乳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第22-23页
        2.2.6 发酵豆乳的抗氧化能力测定第23页
        2.2.7 统计分析第23-24页
    2.3 实验结果第24-27页
        2.3.1 发酵豆乳pH测定结果第24页
        2.3.2 发酵豆乳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第24-26页
        2.3.3 发酵豆乳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L.casei16发酵豆乳有效成分提取及分析第28-36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8-29页
        3.1.1 试剂和药品第28-29页
        3.1.2 仪器和设备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3.2.1 发酵豆乳的大量制备第29页
        3.2.2 有效成分的大量提取第29-30页
        3.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30页
        3.2.4 统计分析第30页
    3.3 实验结果第30-35页
        3.3.1 4种大豆异黄酮标准曲线第30-31页
        3.3.2 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第31-33页
        3.3.3 发酵豆乳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提取物抗氧化性分析第36-49页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6-38页
        4.1.1 试剂和药品第36-37页
        4.1.2 仪器和设备第37-38页
    4.2 实验方法第38-41页
        4.2.1 ORAC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性第38页
        4.2.2 HepG2细胞的培养第38-39页
        4.2.3 提取物细胞毒性实验第39页
        4.2.4 AAPH半致死浓度确定第39-40页
        4.2.5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的保护作用第40页
        4.2.6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SOD产生的影响第40-41页
        4.2.7 统计分析第41页
    4.3 实验结果第41-48页
        4.3.1 ORAC抗氧化实验结果第41-42页
        4.3.2 提取物毒性实验结果第42-43页
        4.3.3 AAPH半致死浓度确定第43-44页
        4.3.4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的保护作用第44-46页
        4.3.5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SOD产生的影响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鲟鱼的品质变化及其品质控制
下一篇:坛紫菜粉对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