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留学生偏误调查分析的“比”字句教学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根据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根据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1.2.1 比字句本体研究 | 第10-14页 |
1.2.1.1 比字句的类型构造 | 第10-11页 |
1.2.1.2 比字句的语义特点 | 第11-12页 |
1.2.1.3 比字句的语用功能 | 第12-13页 |
1.2.1.4 比字句的特殊形式 | 第13-14页 |
1.2.2 汉语作为第二教学中的比字句研究 | 第14-18页 |
1.2.2.1 比字句习得与偏误研究 | 第14页 |
1.2.2.2 比字句教学研究 | 第14-15页 |
1.2.2.3 比字句国别化研究 | 第15-18页 |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3.1.1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8页 |
1.3.1.2 中介语理论 | 第18-19页 |
1.3.1.3 对比分析理论 | 第19页 |
1.3.1.4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调查分析 | 第21-54页 |
2.1 调查情况说明 | 第21-22页 |
2.1.1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2.1.2 研究范围 | 第21-22页 |
2.2 HSK语料库中的比字句偏误调查 | 第22-35页 |
2.2.1 调查背景与语料鉴别 | 第22页 |
2.2.2 偏误分类 | 第22-35页 |
2.2.2.1 比较标记的偏误 | 第23-24页 |
2.2.2.2 比较项的偏误 | 第24-25页 |
2.2.2.3 结论项的偏误 | 第25-30页 |
2.2.2.4 比较方式的偏误 | 第30-33页 |
2.2.2.5 否定式的偏误 | 第33-35页 |
2.3 留学生比字句习得情况调查 | 第35-46页 |
2.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5-36页 |
2.3.2 调查情况说明 | 第36-38页 |
2.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2.4 比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 第46-54页 |
2.4.1 留学生母语或媒介语的负迁移 | 第46-48页 |
2.4.2 汉语比字句的内部影响 | 第48-52页 |
2.4.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其他因素 | 第52-54页 |
第三章 留学生比字句教学设计 | 第54-65页 |
3.1 教学设计背景说明 | 第54-56页 |
3.1.1 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 | 第54-55页 |
3.1.2 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 | 第55页 |
3.1.3 教学方法与设计理念 | 第55-56页 |
3.2 比字句教学过程设计 | 第56-63页 |
3.2.1 导入环节(5分钟) | 第57页 |
3.2.2 讲解环节(30分钟) | 第57-60页 |
3.2.3 操练环节(30分钟) | 第60-62页 |
3.2.4 巩固环节(20分钟) | 第62-63页 |
3.2.5 布置作业(5分钟) | 第63页 |
3.3 教学反思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