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动形兼类词偏误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及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动形兼类词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兼类词偏误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3-17页 |
1.3.1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1.3.3 偏误语料整理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动形兼类词的偏误类型 | 第17-39页 |
2.1 不涉及动形兼类词词性的偏误 | 第17-31页 |
2.1.1 动形兼类词误代偏误 | 第18-26页 |
2.1.2 误加 | 第26-29页 |
2.1.3 遗漏 | 第29-31页 |
2.2 与动形兼类词词性有关的偏误 | 第31-39页 |
2.2.1 词性兼类偏误统计 | 第32页 |
2.2.2 词性兼类偏误类型 | 第32-39页 |
第三章 动形兼类词偏误原因分析 | 第39-52页 |
3.1 从本体角度分析偏误原因 | 第39-43页 |
3.1.1 动形兼类词自身复杂性 | 第39-40页 |
3.1.2 相似词语之间的干扰 | 第40-41页 |
3.1.3 语用不得体引起偏误 | 第41-42页 |
3.1.4 没掌握词语搭配规则 | 第42-43页 |
3.2 从学习者角度分析偏误原因 | 第43-46页 |
3.2.1 母语负迁移 | 第43-44页 |
3.2.2 目的语知识泛化 | 第44-45页 |
3.2.3 学习者学习策略不当 | 第45-46页 |
3.3 从教材角度分析偏误原因及教材编写建议 | 第46-52页 |
3.3.1 动形兼类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情况考察 | 第47-50页 |
3.3.2 教材编写建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