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三、 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9-12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 问题和不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教学的相关教学理念 | 第12-16页 |
一、 古诗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 | 第12页 |
二、 古诗词文化课的适用教学对象 | 第12-13页 |
三、 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教学策略 | 第13-16页 |
(一) 古诗词对外汉语教学与关联理论 | 第13-14页 |
(二) 古诗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的教学内容 | 第16-26页 |
一、 概述 | 第16-17页 |
(一) 关于“文化” | 第16页 |
(二) 关于文化教学 | 第16-17页 |
二、 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教学中的语言教学 | 第17-20页 |
(一) 语音方面 | 第17-19页 |
(二) 词汇方面 | 第19页 |
(三) 修辞方面 | 第19-20页 |
三、 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第20-26页 |
(一) 跨文化交际与中国文化特质 | 第20-21页 |
(二) 古诗词中的中华文化特质 | 第21-26页 |
第四章 古诗词文化课选材 | 第26-30页 |
一、 古诗词文化课选材的依据 | 第26-27页 |
(一) 前人经验 | 第26-27页 |
(二) 现实需要 | 第27页 |
二、 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具体古诗词选择 | 第27-30页 |
(一) 文化母题类 | 第28页 |
(二) 怀古伤今类 | 第28页 |
(三) 生命体悟类 | 第28-29页 |
(四) 生活哲理类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具体教学设计 | 第30-40页 |
一、 拉近距离,激发兴趣——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 | 第30-31页 |
二、 增进友谊,拒绝孤独——以《赠汪伦》为例 | 第31-33页 |
三、 体味爱情,走进婉约——以《雨霖铃》为例 | 第33-35页 |
四、 走近诗人,品味生活——以《咏柳》为例 | 第35-36页 |
五、 贴近生活,体悟哲理——以《登鹳雀楼》为例 | 第36-37页 |
六、 感受崇高,超越自我——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