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综述 | 第8-18页 |
1.1 诺氟沙星及其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1.1.1 诺氟沙星的化学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 第8页 |
1.1.2 服用诺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 第8-9页 |
1.1.3 诺氟沙星作用机理及其限量标准 | 第9-10页 |
1.1.4 诺氟沙星检测方法 | 第10-12页 |
1.2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进展 | 第12-18页 |
1.2.1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第12-16页 |
1.2.2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第2章 诺氟沙星模拟表位的淘选、鉴定 | 第18-30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8-20页 |
2.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18-19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0-26页 |
2.2.1 抗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20页 |
2.2.2 NFLX 模拟表位的淘选 | 第20-23页 |
2.2.3 NFLX 模拟表位的鉴定 | 第23-24页 |
2.2.4 阳性噬菌体克隆 DNA 模板的快速纯化及测序 | 第24-25页 |
2.2.5 阳性克隆模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29页 |
2.3.1 诺氟沙星模拟表位的淘选 | 第26-27页 |
2.3.2 阳性克隆 DNA 的提取与测序 | 第27-28页 |
2.3.3 诺氟沙星模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诺氟沙星模拟表位(H3 噬菌体)的 PHAGE-ELISA的建立 | 第30-44页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1-33页 |
3.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31-32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3-35页 |
3.2.1 NFLX Phage-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33-3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5-43页 |
3.3.1 NFLX Phage-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35-38页 |
3.3.2 方法的重复性实验 | 第38-39页 |
3.3.3 方法的特异性 | 第39-40页 |
3.3.4 饲料样本中加标回收率 | 第40页 |
3.3.5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残留 NFLX | 第40-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诺氟沙星模拟表位(H3 噬菌体)的 PHAGE-CLEIA的建立 | 第44-52页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4.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44-45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5-47页 |
4.2.1 NFLX Phage-CLEIA 方法的建立 | 第45-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4.3.1 H3 噬菌体 Phage-CLEIA 方法的建立 | 第47-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针对小分子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的构建与鉴定 | 第52-60页 |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5.1.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52-53页 |
5.1.2 仪器设备 | 第53页 |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3-56页 |
5.2.1 噬菌体随机肽库的构建 | 第53-55页 |
5.2.2 噬菌体随机肽库的鉴定 | 第55-56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5.3.1 噬菌体随机肽库的构建 | 第56-57页 |
5.3.2 噬菌体随机肽库的鉴定 | 第57-59页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讨论与小结 | 第60-63页 |
6.1 讨论 | 第60-62页 |
6.1.1 影响淘选结果的主要因素 | 第60-61页 |
6.1.2 基于阳性克隆的 Phage-ELISA 和 Phage-CLEIA 的建立及应用 | 第61-62页 |
6.2 小结 | 第62-63页 |
6.2.1 NFLX 模拟表位的淘选 | 第62页 |
6.2.2 NFLX Phage-ELISA 的建立 | 第62页 |
6.2.3 NFLX Phage-CLEIA 的建立 | 第62页 |
6.2.4 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的构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