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关于蒙古语“格”及汉语介词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关于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对比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情况的研究 | 第13页 |
(四)关于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对比分析法 | 第15页 |
(二)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的分类及对比分析 | 第16-25页 |
一、蒙古语“格”的含义及分类 | 第16-20页 |
(一)蒙古语“格”的含义 | 第16-19页 |
(二)蒙古语“格”的分类 | 第19-20页 |
二、汉语介词的分类及特征 | 第20-21页 |
(一)汉语介词的分类 | 第20页 |
(二)汉语介词的特征 | 第20-21页 |
三、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的相同性分析 | 第21-23页 |
(一)句子含义对应性相同 | 第21-22页 |
(二)句子成分相同 | 第22-23页 |
四、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的差异性分析 | 第23-25页 |
(一)语序不同 | 第23-24页 |
(二)蒙古语“格”有词形变化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分析 | 第25-31页 |
一、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类型 | 第25-29页 |
(一)介词遗漏 | 第25-26页 |
(二)介词混用 | 第26-27页 |
(三)介词错序 | 第27-28页 |
(四)介词冗余 | 第28-29页 |
二、蒙古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原因 | 第29-31页 |
(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29页 |
(二)教学方式的不恰当 | 第29-30页 |
(三)汉语介词本身学习难度较大 | 第30页 |
(四)缺乏针对蒙古学生汉语学习的教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针对蒙古学生汉语介词的教学对策 | 第31-37页 |
一、提高对汉语介词教与学的重视度 | 第31-33页 |
(一)提高蒙古语基础与汉语介词的启蒙认知 | 第31-32页 |
(二)加强蒙古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的重视程度 | 第32-33页 |
二、丰富汉语介词讲授的教学方法 | 第33-34页 |
(一)教学实践中融入蒙古语语序与汉语语序的对比教学 | 第33页 |
(二)巧用偏误分析法 | 第33-34页 |
三、加强蒙古语“格”与汉语介词语法的对比研究 | 第34-35页 |
(一)提高对语法知识的多样化认识能力 | 第34-35页 |
(二)加强对汉语介词语法教学与蒙古语语法的区分 | 第35页 |
四、弥补教材缺失蒙古语释义的一些不足 | 第35-37页 |
(一)选用正确应用教材是当下学习汉语介词的重点 | 第35-36页 |
(二)提升教材编排质量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