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转谷氨酰胺酶催化花生过敏原Ara h 2反应体系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语表第8-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23页
    1.1 花生过敏第13-14页
    1.2 花生主要过敏原Ara h 2第14页
    1.3 加工对花生蛋白性质的影响第14-17页
        1.3.1 致敏性第14-15页
        1.3.2 分子的聚集特性第15-16页
        1.3.3 消化吸收性第16-17页
        1.3.4 其它性质第17页
    1.4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过敏原蛋白第17-20页
        1.4.1 MTGase催化机理第18-19页
        1.4.2 交联反应第19页
        1.4.3 脱酰胺作用第19-20页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1.5.1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5.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MTGase催化Ara h 2反应体系的研究第23-39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23-24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2.3 溶液的配制第24-25页
        2.2.4 花生蛋白Ara h 2的制备第25页
        2.2.5 转谷氨酰胺酶液配制第25页
        2.2.6 酶催化还原前后Ara h 2反应第25页
        2.2.7 SDS-PAGE电泳实验第25-26页
        2.2.8 Native-PAGE电泳实验第26页
        2.2.9 Tricine-SDS-PAGE电泳实验第26-28页
        2.2.10 SEC液相色谱第28页
        2.2.11 酶催化反应过程中pH测定第28页
        2.2.12 酶催化反应中游离氨的测定第28-29页
    2.3 结果分析第29-37页
        2.3.1 花生过敏原Ara h 2的制备第29页
        2.3.2 电泳法鉴定MTGase催化Ara h 2 产物第29-31页
        2.3.3 酶催化产物胰蛋白酶酶解分析第31-35页
        2.3.4 MTGase催化Ara h 2脱酰胺作用第35-37页
    2.4 讨论第37-38页
        2.4.1 MTGase催化Ara h 2的外交联反应第37页
        2.4.2 MTGase催化Ara h 2的内交联反应第37-38页
        2.4.3 MTGase催化Ara h 2的脱酰胺作用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第39-50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2.1 试剂材料第39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9-40页
        3.2.3 溶液的配制第40页
        3.2.4 不同蛋白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0页
        3.2.5 不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0-41页
        3.2.6 不同还原程度对反应的影响第41页
        3.2.7 激光粒度仪粒度分析第41页
    3.3 结果分析第41-48页
        3.3.1 不同蛋白浓度对还原Ara h 2反应的影响第41-44页
        3.3.2 不同蛋白浓度对天然Ara h 2反应的影响第44-45页
        3.3.3 不同温度对天然Ara h 2反应的影响第45-46页
        3.3.4 不同还原程度对还原Ara h 2反应的影响第46-48页
    3.4 讨论第48-49页
        3.4.1 蛋白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第48页
        3.4.2 反应温度对天然Ara h 2反应的影响第48页
        3.4.3 还原程度对还原Ara h 2反应的影响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酶催化反应对Ara h 2结构的影响第50-61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4.2.1 试剂材料第50-51页
        4.2.2 主要仪器设备第51页
        4.2.3 溶液的配制第51页
        4.2.4 还原蛋白酶催化产物的分离第51页
        4.2.5 内交联产物交联位点分析第51-52页
        4.2.6 MTGase催化产物二级结构变化第52页
        4.2.7 MTGase催化产物三级结构变化第52页
        4.2.8 MTGase催化产物表面疏水性变化第52-53页
    4.3 结果分析第53-59页
        4.3.1 交联产物的分离第53-54页
        4.3.2 交联位点的分析第54-55页
        4.3.3 交联蛋白分离产物二级结构的变化第55-57页
        4.3.4 交联蛋白分离产物紫外吸收的变化第57-58页
        4.3.5 Ara h 2加工前后表面疏水性的变化第58-59页
    4.4 讨论第59-60页
        4.4.1 酶催化的还原Ara h 2交联产物的分离第59页
        4.4.2 交联位点第59-60页
        4.4.3 MTGase酶催化对Ara h 2结构的影响第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MTGase酶催化对Arah 2消化性及致敏性的影响第61-78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5.2.1 试剂材料第61-62页
        5.2.2 主要仪器设备第62页
        5.2.3 溶液配制第62-63页
    5.3 实验方法第63-66页
        5.3.1 体外模拟消化第63-64页
        5.3.2 体外IgG结合能力评估第64-65页
        5.3.3 体外IgE结合能力评估第65-66页
    5.4 结果分析第66-74页
        5.4.1 酶催化还原前后蛋白模拟胃消化分析第66-68页
        5.4.2 酶催化还原前后蛋白模拟胃肠消化分析第68-69页
        5.4.3 体外IgG结合能力评估第69-73页
        5.4.4 体外IgE结合能力评估第73-74页
    5.5 讨论第74-77页
        5.5.1 酶催化对Ara h 2胃消化性的影响第74-75页
        5.5.2 酶催化对Ara h 2胃肠消化性的影响第75-76页
        5.5.3 酶催化对Ara h 2抗原性及潜在致敏性的影响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创新点第79页
    6.3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酶法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黄酮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分子机制及其包埋物的理化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