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黄酮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分子机制及其包埋物的理化性质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缩写符号与代号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7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黄嘌呤氧化酶概述第15-17页
        1.2.1 黄嘌呤氧化酶的结构特征第15页
        1.2.2 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机制第15-16页
        1.2.3 黄嘌呤氧化酶与疾病第16-17页
    1.3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临床常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第17页
        1.3.2 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第17-19页
    1.4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第19-21页
        1.4.1 高良姜素第19-20页
        1.4.2 槲皮素第20页
        1.4.3 杨梅素第20-21页
    1.5 黄酮类化合物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21-22页
    1.6 主要研究方法第22-24页
        1.6.1 小分子药物对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第22页
        1.6.2 小分子药物与酶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2页
        1.6.3 研究小分子药物对酶的构象影响的方法第22-23页
        1.6.4 常用于纳米粒子表征的研究方法第23-24页
    1.7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4-27页
        1.7.1 课题来源第24页
        1.7.2 选题意义第24-25页
        1.7.3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高良姜素、槲皮素和杨梅素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第27-33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28页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2.2.2 实验方法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2.3.1 高良姜素等黄酮醇化合物对XOD的抑制作用分析第28-30页
        2.3.2 高良姜素等黄酮醇化合物对尿酸的抑制动力学分析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高良姜素、槲皮素和杨梅素在酶促反应中的抗氧化机制研究第33-38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4页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3-34页
        3.2.2 实验方法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37页
        3.3.1 XOD催化的双底物反应分析第34-35页
        3.3.2 高良姜素等黄酮醇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及非酶体系中O_2~-的清除作用分析第35-36页
        3.3.3 高良姜素等黄酮醇化合物对XOD催化产生的O_2~-的抑制作用分析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高良姜素、槲皮素和杨梅素与黄嘌呤氧化酶结合性质研究第38-49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实验部分第38-39页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8页
        4.2.2 实验方法第38-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48页
        4.3.1 高良姜素等黄酮醇化合物对XOD的荧光猝灭机理分析第39-43页
        4.3.2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分析第43-45页
        4.3.3 高良姜素等黄酮醇化合物与XOD间的分子对接分析第45-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高良姜素、槲皮素和杨梅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构象的影响第49-56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实验部分第49-50页
        5.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9-50页
        5.2.2 实验方法第5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5.3.1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第50-52页
        5.3.2 圆二色谱分析第52-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子对槲皮素的包载、保护及释放性研究第56-62页
    6.1 引言第56页
    6.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6.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6-57页
        6.2.2 实验方法第57-5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8-61页
        6.3.1 Que-BSA NPs的性质和微观形貌第58-60页
        6.3.2 Que-BSA NPs稳定性分析第60页
        6.3.3 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纳米粒子中槲皮素的累积释放量及对XOD活性的抑制作用第60-61页
    6.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7.1 结论第62-63页
    7.2 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谷氨酰胺酶催化花生过敏原Ara h 2反应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莲副产物中原花青素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降脂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