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4页 |
1.1 概述 | 第11页 |
1.2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性质 | 第11-14页 |
1.2.1 安全性 | 第11页 |
1.2.2 物化性质 | 第11-12页 |
1.2.3 特殊性质 | 第12-14页 |
1.3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应用前景 | 第14-19页 |
1.3.1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1.3.2 日化工业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3.3 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4 其他工业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4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 第19-21页 |
1.4.1 聚甘油的制备 | 第19-20页 |
1.4.2 聚甘油的分离纯化 | 第20页 |
1.4.3 聚甘油酯的制备 | 第20-21页 |
1.5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分析检测 | 第21-22页 |
1.6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2页 |
1.7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22-24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7.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聚甘油的合成及纯化 | 第24-35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页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甘油的高温聚合反应 | 第26页 |
2.2.2 聚合度与羟值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3 单因素试验 | 第27页 |
2.2.4 正交试验 | 第27-28页 |
2.2.5 聚甘油的分离纯化 | 第28页 |
2.2.6 聚甘油的分析检测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 第29-31页 |
2.3.2 正交试验分析 | 第31-32页 |
2.3.3 聚甘油的分离纯化 | 第32-33页 |
2.3.4 聚甘油的液相分析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Lipozyme 435 脂肪酶催化酯化制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研究 | 第35-54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36-37页 |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6-3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7-40页 |
3.2.1 反应原料的合成与分析 | 第37-38页 |
3.2.2 单因素试验 | 第38-39页 |
3.2.3 响应面试验 | 第39页 |
3.2.4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3.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 第40-45页 |
3.3.2 响应面试验分析 | 第45-48页 |
3.3.3 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8页 |
3.3.4 酯化产物的FTIR分析鉴别 | 第48-49页 |
3.3.5 酯化产物的HPLC和HPLC/ESI/MS分析鉴别 | 第49-53页 |
3.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聚甘油酯乳化性研究 | 第54-66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54-55页 |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54页 |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5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4.2.1 乳化剂类型的测定 | 第55页 |
4.2.2 乳液制备及其粒径的测定 | 第55页 |
4.2.3 静置稳定性的测定 | 第55-56页 |
4.2.4 离心稳定性的测定 | 第56页 |
4.2.5 耐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56页 |
4.2.6 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4.3.1 自制聚甘油酯乳化剂类型 | 第57页 |
4.3.2 乳液粒径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3 乳液的静置稳定性 | 第58-61页 |
4.3.4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 | 第61-62页 |
4.3.5 乳液的耐热稳定性 | 第62-63页 |
4.3.6 乳液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 | 第63-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聚甘油酯在制备姜黄素乳液输送体系中的应用 | 第66-81页 |
5.1 材料与试剂 | 第66-67页 |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66-67页 |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67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67-69页 |
5.2.1 姜黄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7页 |
5.2.2 姜黄素乳液输送体系的制备 | 第67-68页 |
5.2.3 包埋率的测定 | 第68页 |
5.2.4 单因素试验 | 第68页 |
5.2.5 乳液输送体系的形态观察 | 第68-69页 |
5.2.6 乳液输送体系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0页 |
5.3.1 姜黄素HPLC的测定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9-71页 |
5.3.2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3.3 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 第73页 |
5.3.4 乳液输送体系粒径分析 | 第73-76页 |
5.3.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6-80页 |
5.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